怎样把语文课教“活”

2009-04-10 03:50尚金霞
魅力中国 2009年4期
关键词:应试素质教育学科

尚金霞

什么是“活”呢?它应当表现为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汉语的特色、能充分体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叶老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充分利用好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能充分体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统一;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活”不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但涉及教育思想,教材体系,考试制度,学识水平,教学方法等,还涉及社会的许多非教育因素,就语文教学而言,以下四方面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活”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一是教师的“匠气重”。我们必须承认,当前语文教师的水平是极不平衡的,不但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学历不达标,即使在学历达标的教师中也还有不少学识达不到语文教师的要求。更有甚者,一部分教师丧失敬业精神,不思上进,上课照搬教参,或一个教案终身用。

二是脱离时代发展要求。当今世界文化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社会生活内容必须要求新的教育与之适应。作为母语教学的中学语文更应具有这样的特色。遗憾的是,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却没有跟上这一时代潮流。

三是穷于应试,新“八股”盛行,当前应试教学高居不下,语文教学不但逃脱不了,而且首当其冲。语文课的轴心是应试,更应该教学的听、说已名存实亡。剩下的读写狭隘化为应试内容。课堂上教师讲的是应试,学生练的是应试,题海无边。在不断的应试中,各种应试“诀窍”“套路”泛滥,垄断课堂。

四是成功的科研成果没得到广泛的推广,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注入式,题海教学方法的影响和政治运动的冲击,变得僵化死板。针对此,一批优秀的教师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创造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整体改革成果。但事实上,这些成果远远没得到广泛深入的推广。另一方面,一些急功近利的“成果”却到处充斥。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得以“活”起来呢?我们认为需要教师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抓住师资这个根本

吕叔湘先生在给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年会的书面发言中说:“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水平高,才能出好学生;教师水平不高,学生中也会有少数或个别的由于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多数学生需要有老师来提携,来指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吕老的话是语文效率的提高而言的,用来分析思考语文课堂的“活”,也极为适用。我体会:“教师水平”绝不仅仅指教师的知识高低,而是指教师在其综合素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教学水平,其中包含教师的人生理想道德情操,审美修养,教学观念,知识技能等。只有各方面素质都有的教师,才可能使其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变成丰富的智慧和鲜明的个性。唯有这样,他的课堂才能上得“活”。

二、自觉端正教育思想,着眼于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一旦不活,必定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坚持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会也必须充分地施展出自己的才智,使课堂教学具有准确性和独创性。坚持素质教育,语文课堂就会自觉地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狭隘病,使课堂教学上显示出丰富性和完整性。如果不着眼于素质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因穷于应试教育而无法展示教学的丰富性,甚至连学生的灵气也被扼杀。如果不坚持素质教育,学生也就无法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必定亳无生气可言。

三、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这性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学科,更有丰富性和生动性,语文学科的性质不但对语文课提出了要“活”的要求,也为课堂的“活”奠定了内在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住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才不会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才不会陷入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才会拿得出各种教学方法上的总钥匙,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取其所长,舍其所短,随机应变,有效地组织课堂,使课堂教学充分地“活”起来。

猜你喜欢
应试素质教育学科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超学科”来啦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应试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