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开发“四维”校本课程的探索

2009-04-12 10:02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课题组
成才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四维立体校本

■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课题组

立体开发“四维”校本课程的探索

■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课题组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本着学校差异性和特色性的发展思路,我校积极利用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一、“四维”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学校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我校具有特色鲜明的课程资源。

1.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阳光下生活、在自信中成长”。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并运作阳光的校务制度,建立公开、公正的管理机制。张扬每个人的活力,发挥每个人的才干,使有才者竭其力,有识者尽其谋。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以团结促活力,以活力促发展。

2.学校人力资源。学校拥有一支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的一些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聪明才智的增长、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生活经历的丰富,活动本身就是校本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学校变化。2005年,四唯路小学与滑坡路小学合并组成新四唯路小学以后,学校发生了较大变化,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些变化和每个家庭的变化及社会的巨大变化是同步的,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地体验到这些变化。

4.社区资源。四唯路小学地处江岸四唯小区,它左依京汉大道,轻轨交通,便捷通畅;它右邻沿江大道,江滩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它前连三阳路,后结芦沟桥路和张自忠路。这样的地理因素,蕴含着武汉市厚重的历史沿革、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学校与周边地区八个社区签定了共建协议,确定了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这些资源为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学生的实践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二、“四维”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确立

学生发展的需要千差万别,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到:

1.学生对课程解读的差异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面对同一种课程资源时,他们与课程资源之间相互用用的方式和过程是具有差异性的,这就必然形成学生认知结果的多样化。

2.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林达·坎贝尔提出“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课程模式,将多元智能理论用作教学的工具,使相同知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多途径进行,学生既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化的智能特点,也可以在其它的智能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3.课程作用的广阔性。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确定了立体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理念: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开发,让学生在与课程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结构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的构建。我校将校本课程取名为“四维”,一是因为“四维”与学校校名谐音,二是立体地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等四个维度上有所发展。

三、“四维”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

理念确立后,我校撰写了“四维”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和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1.创新培训模式,实施课程研究。为了让教师理解立体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我校除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之外,采取了从实践中学习实践的培训方法。学校让熊王绢子老师上了一节引路课《武汉江滩》。这节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在对武汉江滩的研究中,学生研究的主题有:江滩的历史、文化、作用、经营策略、改进措施等;学生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有:数学、语言、曲艺、调查报告、美术、制作等;学生研究的方法有调查访问法、数据统计法、实验法等。学生的研究围绕着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展开了立体的调查研究。

这以后,我校在各个年段分别以家庭的变化、学校的变化、社区的变化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展示课活动,教师们深刻地领悟到立体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质:让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出发,发展自己个性化的智能特点。同时,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智能优势互补,实现发展的多层次性。

2.立足于研究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立体开发的理念,我们尝试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让学生与课程资源相互作用,实现校本课程的立体开发。

(1)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积极开展研究实践。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选题的范围,熟悉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自主拟定选择小课题,自主组合成研究小组展开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打破时空限制,利用双休日和假期的时间,让学生投身到研究活动之中。学校成立了“小小科学家俱乐部”,使之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效的促进因素。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效指导课程开发。让教师深入到各个研究小组当中,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学会制定计划,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切实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3)给足时间空间,不断完善课程开发。充分地给予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规律,完成研究任务。在对家庭饮食的变化研究中,家庭菜谱、食品结构等成为学生研究的对象;在对学校变化的研究中,学校的绿化面积、教室装修等都成为学生研究对象;在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研究中,垃圾问题、轻轨问题等成为学生研究对象。学生的研究方式除了文字表述外,还有数学的方式、制作的方式等。学生的研究方法有调查访问法,有数据统计法等。成果研讨与分享是学生各种智能相互碰撞产生的火花的过程,为此,我们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分享成功的愉悦。研讨与分享后,让研究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修正、完善,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落到实处。

3.确立研讨层次,建设“四维活动”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实践过程,我们将学生的活动内容分为三大类,即家庭、学校和社区。从这三大类活动中,我们确定了低、中、高年段学生校本课程的主题:低年段以认识和改造家庭为主题,中年段以认识和改造学校为主题,高年段以认识和改造社区为主题。根据这些主题,我们从学生的研究报告和实践活动中筛选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作为校本课程的基本元素,然后组织教师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按照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的序列编写学校“四维”活动校本课程。要求教师整编和改造学生的研究报告时,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研究角度进行整合,使共同的课程资源在进入校本课程时具有立体性,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使学生在能够从自己的个性角度出发认知校本课程资源,也能够从别的角度出发来认知校本课程资源。编写过程中,我们先让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教师先集中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们设计的活动方案,再按照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目标,各自独立地撰写相关的内容。然后,让教师们相互修改、补充和完善。最后请专家指导,教师集中讨论定稿。

4.实施多元评价,促进课程开发。首先,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教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组内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其次,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主要从研究的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形式、组员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研究结果和研究过程中的收获等方面及时全面地开展评价。每次活动后,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效能反馈表,反馈学生与课程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以等级评价为主。等级评价主要以激励为主,多评甲-、甲、甲+,少评或不评乙。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课题组对“四维”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策略、评价的形式和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会了采访,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体验到了坚持不懈的含义,等等。在学校开展的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活动中,75%的学生遇到问题时往往都采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来解决,显示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教师的专业化有了较大发展,教科研水平明显提升。立体开发校本课程,锻炼并培养了教师队伍,他们不断积累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在省、市、区组织的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论文与案例评比中,我校教师多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省、市、区组织的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评比中,我校的“四维”校本课获得了一等奖。一批骨干教师逐渐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3.学校办学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立体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学校完成了学生发展需要的调查报告,拥有学生研究报告几百份,形成学生研究报告集4本,教师案例集1本和家长反馈意见集1本。在此基础上,学校已完成“四维”活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撰与修订工作,并被纳入江岸区区域性校本教材。

总之,我校立体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探索与实践,锻炼并培养了教师队伍,使学校得到了发展,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重要的是,立体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师生在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特长的充分展示和成果分享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张扬了师生个性之帆。

见习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四维立体校本
念个立体咒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四维五段”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浅析高职保险实务专业“四维”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谈四维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