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

2009-04-19 02:54陈娜娟
散文百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电磁波目光

陈娜娟

波德莱尔说:“每次经过一个木雕的图腾,一个镀金的佛陀,或者一个墨西哥土著偶像。我总是在想:也许那就是一个真正的神。”

什么是神呢?冥冥中的操纵者?宇宙运行的规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神。

什么具有神的力量?目光,爱人的目光是我们最不能拒绝最难以忘怀的。爱人的目光中有“我”在。

她在整理房间,他坐在沙发上眼睛追随着她的身影。

“不要这样看我,这样我会不知所措。”她说。他开怀地笑了。

“我去楼上洗个澡,你听音乐等我!”她说。他握住她的手:“去吧。”眼睛依依地看着她。

—会儿。她从楼上慢慢地走下来,黑黝黝湿漉漉的长发,使她显得很平凡很质朴很女人。他注视她,爱恋的目光犹如一束有负压的光线。她有些羞涩,垂下长长的睫毛,心愉快地颤栗着,激动得忘乎所以了。贪婪地把他的目光吞噬融进她的血液,幸福得像个白痴。

她迷恋于他看她的目光,慢慢地向他走近。那目光富有弹性,空谷足音一般,当她出现在他的视野。她无法逃离这个磁场,屋子里都是那温情而专注的目光,手伸出去抓一把,都是他那能拧出水来的目光。她醉了,她确定她醉了,她以小跑的速度向他张开着双臂的怀里扑去。

“我掉到海里去了,连心脏都湿透了呀!”她无助地碎裂一般地自语。双眼定格在他的脸上。

她的眼睛很大,清澈、迷离、娴静、脆弱、执著、慌乱。有晶莹的水在里面闪烁。他吻住她的眼。在她垂落的乌发上,有亮亮的水珠。

他让她坐在他的对面,柔情簇拥着他。他一边凝视她,一边轻轻地说着什么,好像是几句重复过好几次的话。她沉默地倾听着。然而她并不是在听他舌尖发出的声音。她在听,从他的目光传送来的话语。

他的眼很深幽,像高山湖泊一样,澄亮宁静无欲。如丝如缕情深意长的目光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那目光以她为中心泛漾开去,没有边界,没有时间。

是现在?却仿佛来自远古。是远古?却指向未来。那目光放纵地抚摸她亲吻她,犹如一个巨大的怀抱,紧紧地拥抱着她。“在很古老很古老的年代,我们是一个人”那目光这样说。

他赤裸裸地敞开自己,不设防,不伪饰,率真温柔,带给她一个童话中的世界——阳光下,绿草地,白栅栏,小白兔,嫩娃娃还有家园。

他的目光是一座用丝绸架设的桥梁,她就那样轻而易举地轻轻地柔柔地走进他的灵魂,在那里或歌或舞或安安静静。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接纳她享受她。享受她在他目光里的留恋和忘返。

目光究竟是什么?是光波?是射线?还是电磁波?它究竟是不是一种物质还应探讨。物理学中称物质是占有空间并有质量的实体。那么目光就不是一种实体。不,它肯定是一种实体,只是我们人还不知道而已。否则,它何以会在人的身体中产生这样的效应呢?

深夜,他们相拥而眠。目光像黑夜一样温柔,沉静。屋外,有水汽在变成露,一滴二滴三滴,一连串,像心灵,像目光。

清晨,四周静悄悄,冬日阳光透过乳白色的百叶窗,软软地洒在他们的床头。他先醒来,宁静地凝视她,于是她被那目光唤醒。她并不急着睁开眼睛,她知道有一双眼在注视她。她享受这一份被关注被欣赏的时刻。

淡然恬静的乐曲在屋子里荡漾,她的心像清晨一样明朗。她想象他的目光,但当她睁开眼迎接他的目光时,她还是震惊了!那目光如此甘醇深幽温柔和热烈,缓缓地浓浓地把她环绕,仿佛积蓄了心灵中所有的温情和爱恋。她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疯狂,为之忘记!

“我闭上眼,但我一定知道你是否在看我。”她说。他们都闭上眼。

目光是什么?如果爱因斯坦在世,他会怎样解释呢?在爱因斯坦童年的时候,他不停地问,在光线的那端会是什么?他努力想象自己在追赶一束光线,如果能够追上,他想看看这种波会是什么样子的。他研究的光是从太阳发出来的。她也想追问,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目光,它的那端是什么样的?如果可以追随那目光的源头,我又能看见什么?目光是不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光波呢?那个每秒18.6万英里的光波呢?爱因斯坦说光速是一个常数,而且没有任何东西比它更快。目光又如何?她想。

是的,即使她闭着眼,他凝视她的目光仍会让她激动,她仍然能说出他目光的颜色、情感、质感和速率。目光是一种全人类通用的语言。不,它是整个灵界通行的语言。

通常他很少说话,只是用目光追随她。像阳光使她灿烂妩媚,像月光使她安宁恬静。“我屈服于这样的目光。因为我别无选择。”她说。

爱人的目光,并不是可以读完的。它们像天空繁复的云,我们只能用我们的不太僵化的心灵去采集去收藏。

有时一阵情起,那目光如火似焰,直燃得她皮肤灼痛,热汗如流。那时他的目光是一串串火舌,几乎一口气将她吞没!只消看一眼,她就被它融化了。

能说出来的语言,对于相爱的人的目光,太贫乏了。真正相爱的人,也只能用目光交流思想和感情。

目光是沉默的,唤醒人们内在的听觉。目光是喧闹的,它搅得人心神不宁或无比安宁。目光是沉默的喧闹,它让你情不自禁,恨不能让它不要这样喧闹,可是谁都无法遏制目光的喧闹。

“不要这样看着我好吗?”她撒娇地对他说。

“我怎么了?”他眯着眼睛,更放肆,更狠地注视她,咬啮她。小雨一样的光芒,更加绵密更加温柔,疯狂肆虐她亲爱她。她无处躲藏,除了被他的目光吞食,除了幸福到眩晕她什么都不能做!

爱情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爱情只能用目光来描摹。

我爱他吗?他爱我吗?如果你会用目光做爱,就不会这样追问。

目光里确实有一种可以触摸的物质。它能发出电磁波一样的东西,或许它就是电磁波。不,它不是电磁波,目光不是一般的物质。因为它具有神性。

只有人具有神性。科学或宗教都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当我们能够承纳一个人的目光时,我们的灵魂会感动,我们的双眼会流泪。

寂静是灵魂的语言,灵魂们在寂静中同在。他躺在她的身旁。深深地凝视她。面无表情地说:我要做爱。不,他的表情是丰富生动的极致。一如雕刻艺术中的最高境界“无表情的表情”。那几乎积蓄了他二十几年爱的激情。他坚韧地要求。沉稳的声音一字一字地说出,和他的年龄不相符合。透过他的声音还有他凝视她的目光,她触摸到他的激动——奔腾的滔滔的。那是怎样一种激动。她心头一惊,一个人可以这样爱另一个人!全身内外只写一个词。深情。

她拒绝了他。深情地凝视他。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抚摸他的眼睛,他的嘴唇,他的脸颊。他又说了一遍。于是她再一次解读了他内在的波涛。

多美啊!她想让这一刻永恒。

他爱她。她读懂了激动的内涵。

她依然拒绝了他。她爱他至极。如堆的激动,燃烧。在生命灿烂中。

他爱她,他艰难地服从她。如堆的激动,燃烧。她再一次读懂了激动的内涵。

洪英仁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关于帷幕的装置艺术品。她把她自己的情绪絮絮叨叨地叙述于丝绸和丝绸的褶皱。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孤独的空间里,自己玩味自己,自己舔舐自己。

那些情绪摆在那里,孤零零地,毫无作用。走进去,看着它们,凝视它们。静穆的激动不动声色,却如潮如涌,扣人心弦。

扣人心弦。如堆的褶皱。

爱另一个人,刻骨铭心了。他(她)就是那个放在你面前的装置艺术品,那个用手缝制的沉淀了你精神与历史的艺术品。你拥抱他时一如拥抱你自己。

你们俩相爱了。所以。扣人心弦。

孤零零地踏上褶皱一样的激动。她的心灵只能飞翔。她的躯体渴望栖息在那里。哭泣,幸福地哭泣着回到史前。褶皱如堆如涛,静静地。

他长长的手臂,环绕着她,安安静静地,呼吸一般。只有仿佛要紊乱的心跳。坚实地跳动着。以他静止的激动,让她无数次跌入冥想的深渊。

他是安宁的,周身散发着的是寂静的气息。

寂静无限了空间,寂静使时间退场。

她能够和他一同存在于共同的寂静里。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电磁波目光
聚焦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
您的目光 我的成长
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考点解读
爱因斯坦的梦
背后的目光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用有源音箱验证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平行透刺联合电磁波治疗肩周炎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