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仙翁山

2009-04-19 02:54梅成岐
散文百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山东人道观家乡人

梅成岐

每次野游,都会让我罄尽心中的垃圾,得到一次心灵的洗涤。即便是近郊也能使我回到繁华的都市保持一段时间的清净之心。独独这次未能如愿。

初冬的早晨。太阳躲藏在东方迷蒙中迟迟不肯醒来。小北风肆虐着,微拂着刺骨的冰凉。我和骑友们相约去拜谒邢襄名山——仙翁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翁山地处太行山余脉,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此隐居修行而得名,又名张果老山,号称邢台八景之一。近年被当地旅游部门开辟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顺德府好南关,张果老一担担。拧劲柏树聚宝盆。韭菜地,倒骑驴。桃花女,七里河……张果老的许多传说都与邢襄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家考证,张果老是我市广宗县张固寨村人。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对仙翁张果老产生的亲和和敬畏之感也只是近来的事。

儿时的我,对张果老并没有好的印象。原因缘自一首流传的打油诗一“豆庄、火石岗,/净出好姑娘。/果老不修道,/一看就一响。/老丈气不忿,/棒他一锄缰。”说张果老年轻时,看到山脚下人家豆庄、火石岗村的村姑貌美,道经也不念了,韭菜也不卖了,一看就色迷迷多半晌。此事被村中一荷锄老汉窥见,上前就从背后给了张果老一锄缰,张果老这才从那等好事中醒来。

子虚乌有,无稽之谈。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我才知道那些传说和恶搞与仙翁张果老丝毫不沾边。

前些天我到山东蓬莱阁旅游,拜见了这位现在给山东人打工的老乡——张果老。他在那里倒骑着毛驴,理也不理我。据导游介绍,张果老所在的景区发了,光门票收入每天就有大几万。少说张果老每天也得分个万儿八千。临来时,我给张果老上了一炷香,双手合十,心中默道:回去吧!老乡!别在异乡为异客为山东人干了。咱邢台这几年变化大了,就连当年桃花女不让你饮驴的七里河也改造得漂亮多了。人家郭守敬前几年就回去了,你还等啥?香烟缭绕,人声嘈杂,我隐隐约约听到:好吧,等家乡人把我出道的那座山上的道观翻盖好了,我就写辞职报告回去。不过,你们得把我那座山旁边的那座公墓给我迁走。仙翁山皇帝御封,自古我老张家祖产,岂能容鬼魂侵占!我堂堂仙人,然何能与鬼魂为邻!是!是!我满口应允,一定把信儿捎到。

此番拜谒仙翁山,除放飞心情,洗涤心灵。还有一桩重要任务就是看看张果老的道观仙景翻盖修葺如何。

说话不及来到仙翁山下。为躲避看山人的攀谈,我们略施雕虫小技,悄悄地从后山沿羊肠山道,逶迤盘旋直取仙翁山顶。登顶后俯视眼下的山怀,拧劲松柏盘根错节,葱郁森然;千载瑞草葳蕤济济,随风摇曳;一座座庙宇道观碧瓦雕檐,金碧辉煌。进得殿堂,一副副雕塑、壁画仙官仙卿,栩栩如生。更神奇的是张果老道观院中水帘洞那一汪仙泉,四季叮咚,久旱不枯……走出庙门,我站在丹墀上举目环顾。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山凹翠绿中藏金,金黄中含翠,岚烟阵阵,氤氲缭绕,茫茫苍苍,不由得使我心中备生感叹:张果老慧眼识珠,仙翁山真乃宝地仙景!我敢说,即使再悲苦的灵魂到此也可得到慰藉和荡涤,更何况我等平庸庶民,只是略有小恙之辈?

仙翁山今非昔比,与我前些年去时好去了许多。惟一遗憾就是那山脚下三三两两的坟茔和那座公墓还没有迁走。

抛弃郁闷,又生烦恼。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没法与张果老交代。张果老啊张果老,请你理解和原谅我这个家乡人的无能。不过我想,你还是早点从山东回来,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点贡献。知道吗?请不回你,是我的心结也是家乡人的耻辱啊!

猜你喜欢
山东人道观家乡人
陈吉瑞:创业有成不忘根 致富情系家乡人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秦楚一柱,绝顶道观
性别权力视角下的越剧《道观情缘》研究
家乡记
道观行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
郑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