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声音

2009-04-19 02:54周仕华
散文百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蛙鸣蛙声蝉声

周仕华

午夜听蛙

月色清朗如昼,蛙鸣激荡如鼓。入夏,蛙鸣初起的时候,整夜都可以欣赏到这裹挟着自然天籁的曲子。乡间的蛙鸣率性而起,自由而落,时而如花瓣飘零,时而如骤雨突降,时而如轻风微徐。若许城中也有一个人造小池塘,里面或有几只豢养的蛙,入夜那稀疏的蛙鸣怎比得过炫目的霓虹,赛得过轰响的马达。寂寞的蛙,孤单的蛙,可怜可叹的蛙呀!它们也许会想:不如做一只乡村水田里可以无忧无虑歌唱的蛙,自在快活,没有束缚,免生烦恼。

蛙也会哀叹自己的命运?可是,蛙毫无选择的余地。

荒山野地也罢,闹市园林也罢,蛙鼓依然响亮。或高亢,或低沉,或婉转,或直白,纷纷散落在夜的黑幕中。一日午夜,从梦中醒来,如缕的蛙鸣从窗子里透进来,我惊诧于蛙声非凡的穿透力。如一种思想,沁入我的内心,不停地在脑中回旋、激荡、澎湃。睡意全失,思绪正浓。走出房间,蛙鸣更清晰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毫不保留地袭来。没有经过月光浸润,也没有经过雨水洗涤的蛙声,更加突显出诱人的魅力。

“呱呱——呱呱——”层次分明,节奏清晰;

“嘀嘀——嘀嘀——”音律和谐,韵味丰厚;“咕咕——咕咕——”调子浑厚,音色美妙。好一田激越了思想,丰富了乡村大地的蛙鸣啊!

走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蓬勃诗意中,品读蛙鸣丰厚的内涵。憧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与希望。心宁静而怡然,为蛙从容淡定的品质而自惭形秽。也许欣赏这支曼妙小夜曲的只有水田里的蝌蚪,枝头的猫头鹰,不甘寂寞的杜鹃鸟,还有我这个夜半醒来的人。蛙儿们可不管这些,只管鸣叫,也许是呼朋引伴,也许是历练嗓子,也许只是闲暇时的自娱自乐。没有丝毫恼人的成分,只有沁心润肺的因子。大山因蛙鸣而愈显静默了,小溪因蛙鸣而更加欢畅了,田野因蛙鸣而倍感宽阔了,黑夜因蛙鸣而尤为丰富了。

蛙鸣不绝,层层叠叠,反反复复,如《诗经》里重章叠句的调子,优雅、清新、丰厚。也许,《诗经》里许多优美的篇章就是来自自然的灵感吧。我仿佛看到远古的学堂里,一群摇头晃脑的诵经人。神情怡然,醉在悠远的意境里。蛙声一刻也没有停止,似断实续,如女子撩拨的琴弦,铮铮之音余韵悠长。尽管欣赏这美妙的乐章吧,不要去探寻是哪只娇小的青蛙发出来的。

蛙鸣如梦笼罩了夜,也笼罩了我的心情。蛙是夜的精灵,蛙鸣是夜最好的抒情。一腔或忧怨,或欣喜,或惆怅,或希冀,洒在田垄间,泼在山地里。大地为席,苍穹为盖,山峦为琴,抚古今情思。奏天然绝响,多么宏大,多么旷达,多么无际无垠啊。

白天是很难寻见蛙声的,阳光太强烈,人的思想也太浮躁,怎欣赏得了蛙鸣?黑暗笼罩了一切,惟有用耳朵才能感受得到细腻的蛙鸣。没有半点狂躁,丝毫马虎,那嘈嘈切切,珠圆玉润的旋律才倍显生动,才分外诱人。也许,这才是蛙鸣钟情于夜晚,青睐于月色的主要因由吧。

月色洗却了思想的尘垢,蛙鸣净化了灵魂的浊污。无需深入田间,只要带着闲适的心情,在乡野大地转上一圈,或住上几宿,就一定会叹服于满田的蛙鸣。没有修饰,没有刻意,随便而作,率性而为,这支清丽的曲子就具备了激荡人心的力量。夜深了,蛙鸣不断,如一种深邃的思想把大片的黑暗照亮。

也许,夜尽之时,蛙鸣也就消逝了。夏日的夜是短暂的,蛙儿们没有放弃追寻自己的梦,而是极尽生命之能把夜演绎得无比生动。暮色四合,蛙鸣铺展,一种思想又会在天地间升腾。

蟋蟀声声

乡村夏夜,到处都是虫吟,尤以蟋蟀为甚。叽叽,喳喳,吱吱,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夜,似一个巨大的多功能音乐演奏厅,奏鸣命运凄美的交响,澎湃岁月高涨的激隋。

溪水淙淙,河流潺潺,淌入夜的灵魂深处,夜静谧了,润湿了,生动了。不知疲倦的蟋蟀,从月牙儿初升,洒下朦胧的微光,笼罩了整个夜,直到东方欲晓,黎明将至,才稍稍歇息。这小小的精灵啊,为什么要这样疲于奔命,将生命的能量在夜间毫无保留地释放?酣睡的人啊,蟋蟀在为你弹琴,琴声里浮着一帘悠悠的梦呢!夜深人静,就着灯光苦读,窗外空寂,竹影婆娑,惟有蟋蟀的吟唱伴着我,从此不再孤独。

一只蟋蟀是极脆弱的,可是它没有自卑,更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极尽生命的全部,演绎着一首轻盈别致的小夜曲。这发自内心的抒情啊,或高亢,或低沉,或激越,或短促,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不含杂质,不染尘埃。虽细微而不渺小,因为它们发出的都是自己的心声,绝无谄媚之心,讨好之意,娇柔之情。夜静,巷深,谷幽,也挡不住丝丝扣人心弦的虫吟。虫吟如诗,为何偏偏只在夜间吟咏,把一腔浓情,几多哀叹,都淹没在黑暗之中?

若有一轮满月悬于苍穹,明如白昼,独自在院中乘凉,或漫步于小径,又别有一番情致。花香幽幽,沁人肺腑;蟋蟀声声,怡情爽心;月光融融,摄魄勾魂。此刻,我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人——山村之夜的祥和与安谧惟我一人所独享。凝神静听,一只蟋蟀正在浅唱低吟,时而长吁短叹,惆怅与幽思全蕴藏其间,声音凄迷而尖厉;时而引吭高歌,豪情与大气均突显出来,调子美妙而动人。忽然,有几只蟋蟀附和着。又会热闹一阵子,不知是性情所至,趣味相投,还是耐不住重重寂寞,呼朋引伴。夜,膨胀了!丰富了!满足了!当众蟋蟀的鸣声戛然而止的时候,四周出奇地静,耳畔似乎只有一声邈远的笛音。

我时常可以欣赏到这优美的曲子,并融入暖暖的诗意,心就会无端地宁静。没有浮躁侵扰,可以于平平淡淡中思索人生。憧憬未来。当窗外蟋蟀鼓噪,偶尔来袭,我的心却无比澄明,心想:小小的蟋蟀为了能让夜更加生动,不惜牺牲自己的睡眠,将诗意盎然的曲子用生命的能量来演唱,献给沉静的大地。蟋蟀是一个深情的歌者,一个永远的歌声。夏日远逝,歌声沉淀于岁月深处,待来年再复活,周而复始,一年一个轮回,歌声永不灭。夜,渐深渐静,笔底的激情也禁不住流出,演绎成款款诗行,为广袤的乡村吟颂和谐的乐章。夜没有疲倦。蟋蟀没有疲倦,诗没有疲倦。

蟋蟀声声,忽沉吟而低叹,时豪迈而深情,将大地的一腔爱恋写进夜,写进梦的深处。聆听蟋蟀的鸣叫是一种享受,享受生活的美,生命的真,还有劳动的甜蜜与幸福,创造的惬意与激情。

雨中鸣蝉

不知是晶亮的雨滴濡湿了蝉儿的乐音,还是清脆的蝉声浸透了细雨的精魂。雨中缠缠绵绵的蝉鸣,久久萦绕于山间,回旋于乡野。是乡情?是思念?还是一缕剪不断的愁怨?很随意地丢在了这一场密密匝匝的雨中。细雨敲窗惹相思,蝉鸣如缕融惆怅。夏日的雨,说来就来了,山川、草木、大地,都在雨的热切拥抱之中。潺潺的溪流咆哮了,咆哮的河流动情了,山涧沟谷,全是雨水的世界。

夏日的雨丝夹杂着缕缕阳光, “道是无晴却有晴”啊!颗颗雨滴珍珠似的,被从云缝中挤出来的缕缕阳光照射得光闪闪,白花花,晶亮亮,每一丝都数得清,从云端直垂下来,摔碎在石板上,瓦片上,泥土上,庄稼的叶子上。雨声是稀稀落落的,渗透着从雨中传来的撕裂的蝉声。雨声与蝉声齐鸣,交织,乡村的大地一片静谧。是啊,“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时听蝉,境界绝佳,那声音经雨水洗过,纯净得如玉笛鸣奏仙乐,美妙得若流泉激荡月光,一丝,一缕,一瓣音符,一个节奏,都朗润如诗,明澈如溪,皎洁如月。

雨声只是零碎的点缀而已,为烘托一点儿宁静,提供一片儿空旷,好让蝉儿们尽情泼洒自己的兴致。蝉没有顾虑,绝不用担心会有孩童捕捉的凶险,只管放开嗓子,喊出一曲曲响彻山谷的小调。蝉声恣意回旋着,荡漾着,飘过山峦,山峦顿时秀丽了,掠过树梢,树木顿时青翠了,趟过小河,河水顿时澎湃了。

骤雨初歇,蝉鸣未绝,时而群蝉齐鸣,激越高亢;时而独蝉孤奏,低回婉转。静听其韵,美妙极致,宛若一位乡间女子,哼出的自编小曲儿。看吧,远处吊脚楼上一位身着粉红色裙裾的少女,披肩的长发犹如飘逸的瀑布,瀑流下露出半张清纯的脸蛋儿。她在遥望什么,姿态怡然而宁静。或许是蝉鸣,引出了多情的少女,她才独倚聆听。或许是蝉鸣,她才欲高歌一曲,表示心中的激情。于是,歌声响起,融入蝉鸣,醉了吊脚楼,醉了小山村。

雨啊,洗尽了乡村的尘埃,而蝉鸣,滤透了心灵的污垢。身居乡村,时常枕着雨声而眠,沐着蝉鸣而起,多么自然,无拘无束,和谐而美好,宁静而悠闲。

我喜欢聆听雨中的蝉鸣,洗尽铅华,不浮躁,不媚俗,是多么不易啊!铮铮之音,直沁心底,将平日里的怒气,怨气,都消释了,溶解了,清除了。

夏日的雨滴,驱散了燥热;雨中的蝉鸣,浴尽了凡心。身处夏日的乡村,雨是寻常不过了,蝉鸣也是随处可闻。雨中听蝉,读出了自然的美好,更品出了人生的真谛。剪一段蝉鸣吧,编织出五彩的华章,丰硕了雨季,也丰厚了生命。

猜你喜欢
蛙鸣蛙声蝉声
蝉声阵阵 毛猴驾到
总有那一片蛙声(节选)
蝉声
秋夜
蝉鸣
梅溪湖蛙鸣
某款发动机蛙鸣异响优化
港区“蛙声一片”
消失的蛙鸣声
蝉声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