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红树林”教学设计

2009-04-20 06:28赖翠敏
中学生物学 2006年9期
关键词:红树林珠海交流

赖翠敏

文件编号:1003-7586(2006)09-0035-03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校本课程(初中)内容,主要通过网络,让学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使他们认识红树林,对珠海红树林分布与保护状况有所了解,并对珠海如何进一步保护红树林、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1 教学目标

1.1.1 知识目标

认识红树林,了解珠海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与保护状况,了解珠海红树林的价值。

1.1.2 能力目标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总结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主题讨论活动,树立从我做起、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让学生认识红树林,了解红树林的有关知识,对珠海红树林的分布现状与保护状况有所了解,对珠海如何进一步保护红树林、开发自然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点: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突破重点。

1.3 课时安排

1课时。

2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红树林”这一课题,它对于既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假期已经参观过红树林,对红树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们对红树林名字的由来、红树林的价值、红树林在珠海的分布现状、受危害情况、保护状况等问题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3 设计思路

本节课拟采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利用网络教学的方法。教师导控,学生亲自动手上网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自己处理信息,自己去发现,在互相争论、研讨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在互动中生成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真正内化了的知识,同时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 教学程序

4.1 课前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代表实地参观珠海红树林,建立“红树林专题学习网站”,制作教学课件,印制学生学习单。

学生:学生代表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珠海红树林,收集有关资料,建立“红树林专题学习网站”,课前全体同学进入本校校园网“南国明珠专题学习网站”——http://192.168.8.10/ct/ngmz/index.asp,注册并完成用户登录。

4.2 教学过程

4.2.1 教学过程流程图(图1)

4.2.2 教学过程设计

4.3 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标准为10分制,宜粗不宜细(表2)。

评价采用自评(30%)、组评(30%)和教师评价(40%)三方面综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表现、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活动中的情感投入等方面作综合评价。

5 教学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特点,但由于中学生自学能力尚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过程中常带有松散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充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对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及时解决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问题,利用教师机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和帮助,必要时辅以适当的讲解。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知识重组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交流调控功能或相互间的语言交流,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小组成员的协同探讨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互动讨论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探讨话题尽量设计成具有社会性和开放性特点,切合教材内容、社会实际及热点问题,如“红树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的讨论话题设计为“你认为有无必要将红树林开发成旅游区”。所有学生都感觉有话可说而且发言踊跃。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所得提出各种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这种多向互动交流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独特性思想与感情的机会,而且学习者群体(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内化提高、逐步升华的过程。交流通过设置的互动论坛(或留言板、聊天室等)实现。同时,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发表的观点,教师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尤其对于新颖和有建设性的观点要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体会成功的喜悦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以理解、应用和讨论题为主,给学生留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作业完成后,发到教师的电子信箱或复制到指定文件夹,也可贴到指定的论坛供交流讨论。作业形式不限,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学生的作业即是其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可开辟优秀作业展评,将质量上乘之作存储到资源库中。这不仅可不断更新和充实资源库,而且使学生的成果得到展示与共享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其不断进取。

课后学习与交流。网络课件存于校园网专题学习资源库中,学生在课后可以重新学习、复习或在留言、论坛板提出新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老师回答,也可以是学生回答,为师生间的交往、学习、研讨提供良好的氛围,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教师组织网络教学,难在“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尤其需要5个方面的保障: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而有层次的学习任务、有序的教学安排、教师的约束和指导、学生的自觉与好学。

网络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条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学生有自主探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等自主开展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更能培养获取、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使自己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红树林珠海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神奇的红树林
珠海之旅
走过红树林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