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09-05-11 08:52储著贞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6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珠三角区域经济

储著贞 罗 军

摘 要: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产业群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提高竞争力,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可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对珠三角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珠三角;区域经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05-02

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理论是新型区域发展理论,它吸收了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进一步的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禀赋的整合能力的作用,特别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

(1)产业集群理论不是简单地争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否,而是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2)产业集群理论突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创新来源于社会化的学习,包括文化、制度等非经济因素,产业集群内的知识与技术通常以隐含类、非编码化的形式传播和扩散,技术创新通过在“干中学”而传承。(3)产业集群还强调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投入要素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而且强调企业家资源的培育及其在发展中担当的作用,还有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对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总之,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它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比拟的较强的持续的竞争力,而区域竞争力的活得又可以从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上的理解。王缉慈等认为,产业集群可以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可以从经济学角度、从社会学角度和从创新学的角度提升区域竞争力。首先,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集群的各企业通过部门之间专业化的分工以及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可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另外,集群的各企业地理上接近,共享公共设施和专业劳动力资源,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等活动,可以使企业的整体规模增大,从而使单个企业实现合作的基础上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其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企业相会靠近,可以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制度的安排,从而积累社会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集群企业空间的结晶可以降低上下游企业间每一次交换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另外,由于集群内企业的共同的产业文化、价值观和信任基础,从而降低信息成本。第三,从创新的角度看,相关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扩散,尤其是隐含的经验类知识的交流,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不断地出现新产品和新产业。

魏守华、赵雅沁认为:企业群不仅有利于单个企业提高竞争力,而前通过群体效应可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1)企业群的发展使区域按劳动分工理论形成专业化产业区,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企业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产业区,即大量企业集中于一个主要产业,以生产经营为主,同时包括关联类、依附类、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通过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区域竞争力。

(2)企业群战略能放大“乘数效应”,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群战略强调企业在本地的“根植”性,在发展形式上,不仅强调大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发展模式,而且也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甚至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不易发生区位的移植,更具有地方“根植”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3)企业群有利于区域内收入再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在产业范畴上,企业群的范围比专业化更广,如与批发业和零售业有关的销售也、与金融业支持有关的金融业,与研发和职业培训有关的教育产业、甚至客户也参与和引导道德发展,这样有利于收入再区域内的再分配,避免过去专业化区域中不同的职业的员工出现收入差异很大的现象,有利于社会公平。

3 案例: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腹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镇一级经济的发展壮大,镇一级经济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华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牵动和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广东出现了大批经济规模从10亿到100亿元,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营销网络覆盖面广,以非有经济为主要成分的专业镇经济,即产业集群。“专业镇经济”是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显著的体征之一。

4 产业集群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集群内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多为引进或模仿,自主创新少,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珠三角集群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本规模偏小,靠中低档产品和传统工艺组织生产。因创新的投资风险大,外部性强,为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集群内的技术模仿动机远远超过了其创新动机,群内中小型企业都期望“免费搭便车”而不愿意自主创新。

4.2 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简单,劳动密集型比重大

珠三角中小型企业集群化成长中,陶瓷纺织、制衣、鞋内、玩具、家具、五金等比重大,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70%以上,中小型企业集群大都集中风险相对较小、投资回收期较短性的行业,在产业技术选择上也基本上局限于低技术行业,已生产中低档的产品为主。

4.3 集群化成长的产业协作和关联程度低下

珠三角现阶段的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集群内部企业的产业和关联度低下。集群大多数是不同的乡镇,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和地缘优势形成的,集群内部,中小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经济学家所说的一种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很多情况下在每个企业内部就可与完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加工过程。集群化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松散的,甚至之间没有发生关联。广州增城的服装产业、南海西樵镇的纺织品、中山市张槎镇的纺织、小榄镇的五金生产、佛山石湾镇的陶瓷生产等,大都属于这种类型。

4.4 集群化成长的企业大都数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机群内的分工难以行纵向发展

珠三角的中小企业集群大都是依托于当地的专业市场。多说是以“一镇一品(数品)”的形式存在,如南海西樵的纺织,金沙的五金制品,花都狮岭的皮具,南海的石湾的陶瓷,虎门的服装市场,古镇的灯饰市场等。这些专业市场帮助在市场周围的中小型企业脱克服了资金、星系手机、开办营业网点、拓展营销网路等方面的缺陷恶化劣势,成为连接大量中小企业的结点。集群的中小企业根据专业化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种类获得市场需求的信息,并根据这类信息积极的调整自己的生产种类、款式和规模,但随着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大,本地专业化市场的局限亟待突破和解决。

珠三角中小企业群成长仍以横向联系为主,集群企业通过专业化市场联系的多,而通过内部专业化配套建立的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少,珠三角产业集群内区也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资金不够雄厚,不足以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市场扩展受限,分工市场范围也受限,集群内的分工也难以进一步向纵向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珠三角区域经济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