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2009-05-13 08:09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英语教学

惠 瑾

摘 要: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问题,通过具体的实例分别从创景、课内训练、课外实践、课堂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受教育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力上。以开发人类创造潜能为使命的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思想、心理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找准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思维力、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要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说自己之欲说、写自己之欲写,提供其积极思维的空间。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句名言: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主生积极的影响。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气氛中进行的,知识的授受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有一次上公开课,我想叫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叫他们主动举手,自告奋勇地上台,我迅速扫视了一下,发现一些学生直摇头,示意我别叫他们,出乎意料的是我偏偏叫了几个不举手的学生,笑着对他们说,“Dontshake your heads. Believe yourselves that you can. I believe you . ”在我鼓励和信任的情感感染下,那几个学生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对话表演。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形成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用“Good, but…”等评价语,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错误。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Any volunteers?”“Dont be nervous.”“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这样,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英语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阴谋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极大的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

二、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需要从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去建立自身的支点,充分认识到有个性才能有创新。英语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在个性和人体潜能上的挖掘和培养,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比较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口语能力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所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尤其要注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英语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博大精深,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知识点纵横交错。教师在呈报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所教知识进行新旧优化组合、网络空间组合,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要在知识网络空间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案。通过温故、求同、理解、发散等手段,继而达到联想、求异、创新、聚合等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前选择发散点,确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发散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连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我教invent(v.发明)inventor(n.发明家)invention(n.发明)时,把这三个单词用在一个句子里,The inventor invented an important invention last night again.通过这个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一堂课要一气呵成,由点到面,即words---sentences---passages,进行整体的“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即Revision---Presentation---Drill---Practice---Consolidation。) 在操练过程中,教师可将结合规律相似的词、句子展现给学生,让其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思维形式,找出其在音、形、义上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过程;将形式结构规则不同的词、句子展现给学生,让其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形式找出其不同之处,然后,通过联想、发散思维找出若干相似结构、规则或意义的词及句子来。如教动词不规则变化时,我启发学生在不规则表中仔细寻找其变化相似之点,对其进行分类,如:这一类词变化相同:grow→grew→grown; know→knew→known; draw→drew→drown; blow→blew→blown.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

在练习、巩固阶段,要使学生在理解及掌握新语言点的基础上,运用新语言点进行模拟交际,同时培养及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如:给出话题、关键词、短语,让学生自由对话;学生根据所给图画,进行对话或看图说话;根据非完整性图画/情景进行想象、创造、补全情景;改写课文成短剧,或续写故事结尾等。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期间,会对语言项目及语言规则有更深刻、更广阔的认识,同时,这种认识也在不断地修正(批判)再认识,最后达到灵活自如地使用语言。

三、注重实践,培养独创精神。

创造性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地、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创造性活动。如表演、讲演、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改写等。如学完必修1 《wildlife protection 》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作文《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使学生认识到保持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并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从自我做起,付诸行动去保护环境。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这个发展,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智慧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为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针对某个主题,精心设置一些活动,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合作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而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如在必修1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那一幕幕濒临灭绝动物渴求的目光,使戴西和同学们领悟到保护动植物迫在眉睫,进而同学们进行了如何保护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这不仅使学生们学会了生词decrease ,die out,protection 等,而且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动植物的重要性,并促使学生把“保护”这一概念付诸以行动,从实际出发,从自我做起。有人说,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而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是更新、内容更丰富的思想。

教师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要求学生就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答、多种答案;或回答一些非唯一答案问题时产生多种想法、多种推测。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是在多角度针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增强创新能力。

四、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假如给以来历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止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的问题,欢迎各种丰富的想象和别出心裁的念头,善于发掘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善于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性。学生的思维独特性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回答问题与众不同,能产生不同寻常的解题方案,而该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这时,作为教师应适时引导大家考虑,该学生“异想天开”实际上并非没有道理,他的思维独特,他能用新角度看问题,而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教师抓住一个问题的“奇特”处,引导思维逆向发散,学生创新思维就开始形成。

在评价中教师既要注意客观、公正,又要注意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要马上说:“No, 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不要一概划“x”,而是在错误处划个“?”,示意学生再思考。评价要分层次,对于优秀生要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于差生要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见,造就具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使学生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学活知识,成为二十一世纪创造型人才,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创新思维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