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和这八年

2009-05-14 12:36万佳欢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主教练郎平中国女排

唐 磊 万佳欢

在怀疑的眼光中,陪练出身的陈忠和临危受命,带领中国女排迎来第二个黄金期;可当众人期盼着他继续辉煌时,他却尴尬地使女排在家门口接连惨败

3月23日,国家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宣布中国女排主教练任命,蔡斌上,陈忠和下课。

女排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很多人开始怀念陈忠和。过去8年,质疑的眼光始终不曾离开他。虽然,他的微笑和内敛曾打动了所有人;他带着中国女排拿回了奥运金牌、世界杯冠军,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之后的最佳战绩;他从根本上把中国女排在身高上“大型化”。然而,他没能完成中国女排的新老交替;他因错误地估计“黄金一代”的状态,延误了北京奥运会备战……

没有一位主帅像他这么直白地表示,“非常希望连任”。北京奥运会的铜牌,是他交上的最后成绩单,带着不甘、失落和还没来得及说的告白,陈忠和怅然离开了中国女排主帅的位置。

离开之后,他却意外得到来自各界对他的留恋和赞誉的声音,这在国内体育界还不多见,也是陈忠和这些天来颇感安慰的地方。

执掌女排时“谁都没底”

陈忠和给人的印象是瘦小、爱笑,在场边指挥比赛时总爱穿着宽大的运动服,显得很单薄,略弓的背甚至有点病快。他在输球时也面带笑容,那种笑有时让人感觉是一种无可奈何和尴尬,缺少人们传统印象中强队主帅特有的威严或自信。

1999年郎平辞职后,排管中心领导找到已辅佐了六任主教练的陈忠和,问他是否有信心带女排,他没有给予肯定回答,只是表示做助理教练合适。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排管中心再次选拔新一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两轮投票中,陈忠和都选胡进,但郎平选陈忠和,排管中心也选的是陈忠和。

2001年2月2日,陈忠和被扶正为中国女排主教练,虽然整个投票过程让人怀疑陈忠和执教的信心。

陈忠和22岁时第一次进中国女排,就给郎平当陪练。郎平在带队夺得1996年奥运会亚军、1998年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季军后离任;胡进接手后,只获得奥运会和世界杯两个第五名。陈忠和都是助理教练,他经历了中国女排所有的巅峰与低谷。

“当时环境并不宽松,女排是一个名队,作为名队的主教练就更难。上级找我谈话的时候,我还推荐胡进,因为他摔倒了,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们说给你带你有没有信心。我当然有信心了,我觉得我那个时候应该最合适了”。陈忠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但是心里没有底,谁都没有底。那个时候有人说,中国女排谁带都不行。”既然如此,置于死地而后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在组队时,很多媒体对他选拔的队员议论非常大,“反正我都不在乎,我想就是蒙着头干,只要付出一定会出效果。”

陈忠和说,“我的底气就是跟随国家队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没有比我时间更长的了。每一个教练成功在哪一些方面我是清楚的,哪一些方面是非常失败的我也非常清楚,所以我带队要吸取他们的一些精华,要想如何克服他们不够的地方。”他希望“用自己的人格、诚恳,不断地感化球员,这就成功了一半”。

“以德服人”

上任伊始,陈忠和用他标志性的微笑请求媒体“多给一些时间”。这个被称为“最没有架子”的主教练,也为自己和中国女排赢得了宽松的环境和备战时间。

那时大家对中国女排的关注也因郎平的离任开始衰减,陈忠和的这支队伍没有吸引太多眼球。以至于陈忠和2001年11月第一次率队参加大赛,夺得世界女排大冠军杯,都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直到2003年夺得世界杯冠军,结束中国女排17年大赛无冠史,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2004年奥运会,赵蕊蕊在比赛中受伤一度不能前往赛场,队友曾带着她的8号球衣参加比赛,首场却输了。加上奥运期间受伤,影响了赵蕊蕊的情绪,一度使她在比赛期间和队友关系紧张。决赛前的准备会上,陈忠和提出要带赵蕊蕊参加决赛,让她登上领奖台,遭到一些队员反对,认为“不吉利”。陈忠和听了怒斥队员,说她们只能同甘不能共苦,并摔门而出。最终队员们向陈忠和道歉。

在陈忠和身上类似的例子很多,抛开技战术等话题,对于陈忠和的为人,从球员到媒体都没有人说差的。

“我经常教育她们多看别人一些优点。队员有问题很正常,你要解开了就是一个突破,你把队员之间的矛盾解开了,她会非常舒服,会非常服你。教练跟队员缺少沟通,让队员矛盾越积越多,到后面就很难去收拾了。”陈忠和认为,身为主教练,“另一方面是以身作则,把事情处理得比较公平,这样队员的问题容易化解。”

“黄金一代”的成就与失败

2002年9月世锦赛上的“让球事件”,他被指责为了选择对手故意输球,陈忠和的信任度跌入谷底,女排精神也一度受到牵连甚至被讽刺。

2003~2004年,陈忠和的经营开始收获。那时的中国女排队伍也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技术最全面的:进攻能力不输欧美球队,防守不比亚洲球队差。队员之间的一些配合至今没有哪支队伍能复制。赵蕊蕊曾玩笑地说:“那时候就差换右脚起跳,左手打了。”

2003年世界杯冠军、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等荣誉接踵而来;特别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冠军的经典之役,已经载人中国体育史册。

陈忠和回忆当时的挣扎,感慨地对本刊说,“过程别人看不见,结果是最重要的。结果不行,做再好,也不行。”

“这也是历史性机遇,这拨队员可以称得上黄金一代。”跟踪采访中国女排5年的《体坛周报》记者马寅对本刊说,“陈导阅历足,这些队员都是他一手带着起来的,是一支整齐的球队,最有战斗力、最听话,所有的事情都好贯彻执行。”

那是新的中国女排最好的时期,被称为“黄金一代”的队员们正逢当打之年,技术全面,充满朝气,赵蕊蕊、冯坤、周苏红等人都是当时最核心的成员。

“女排精神”再次被重新提起,特别是没能亲眼目睹老女排五连冠辉煌的年轻一代,开始把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视为榜样。

“一个教练最庆幸或者感觉最好的,就是你从一无所有带一批队员慢慢走到巅峰,这是作为一个教练最荣幸的事情。”雅典的辉煌是陈忠和最大的骄傲,他对本刊说,“她们(队员)也遇到一个好教练,我作为主教练,强调自己平时要真诚对待她们,训练上严格要求,她们真的才能服你。要是平时做不好,只在训练上严格要求,她们都不服你,这是一定的。”

这些将女排重新带回巅峰的女孩们,在2004年创造了奇迹,却也导致了2008年奥运会的失落。

“2001~2004年我的训练量是超负荷、高强度了,这才成就了2004年的辉煌,但同时给队员带来了伤病的隐患。如果没有这些伤病,2008年肯定走得更好。”陈忠和坦率地向本刊表明了女排备战北京奥运时困境的根源。

赵蕊蕊、冯坤、周苏红、张萍、杨昊等多员大将相继受伤,使陈忠和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四年周期里,无法操练他心目中最心仪的中国女排阵容。

在陈忠和看来,雅典奥运会夺冠有45%的概率,2008年的概率高于雅典,最终只获得铜牌,他很遗憾。究其原因,陈忠和坦言:“伤病不断地爆发,让我们有一些措手不及,或者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地降临,这几年女排经过很多的磨难。”

2006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打得很难看,最终靠运气获得第五名。这次惨败,让陈忠和没有退路,他开始最后一搏。他让赵蕊蕊和冯坤赴美接受治疗,给了她们近一年时间康复治疗,并在2007年不得不开始全面启用年轻球员。

总结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失利的原因,除了实力已无法和古巴等一流队伍抗衡外,陈忠和承认,老队员的身体和心理条件都已无法支撑全队,而“老队员一下来,年轻人还是缺经验。只有周苏红自己顶,……年轻人想得少,只知道冲,前边两局拿不下来(就)垮掉了……”

事实上,从2004~2008的四年周期里,中国女排仅仅获得一个亚军,一个季军,两个第五,“黄金一代”不堪负荷运转、以及新人无力,已经为北京奥运的最终成绩单预交了答卷。

无法摆脱尴尬与无奈

其实,陈忠和的尴尬,在郎平出任美国队主教练后,就又开始出现。很多人觉得郎平才是中国队最合适的主帅人选。“和平大战”那时起就不断被媒体热炒,即使开始时的美国女排还一无是处。

8年来,他似乎总是在郎平的阴影之下,不断地被比较,不论他走到哪一步,胜利还是失败。

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都体育馆首轮小组赛即输给古巴、美国时,是陈忠和任8年来最难熬的日子,他曾通宵在奥运村打游戏减压。“那是最难受的时候。在国人面前丢脸了。”

陈忠和也承认雅典奥运会后马上启用魏秋月等人不是最佳时候,因為她们没达到要求,他不能拔苗助长。

但即使到现在,陈忠和谈起外界对自己用人方面的质疑时,还是有些激动,他说,“今年的奥运会,说我用人保守了,谁不想用最好的球员,谁不想用年轻的呢?谁能比我更清楚(该或不该用谁),我天天跟她们摸打滚爬这么多年,她们的思想、竞技、技术水平、作风我最清楚了。”

“要理解他。雅典奥运之后,北京奥运会对他的压力很大,他不敢进行大调动,如果大变动的话,不仅陈忠和,中国排球协会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对陈忠和的“保守”表示理解,他坦承,“人才贮备也一直是中国的大问题,青黄不接是体制的问题。运动员从业余体校培养出来,我们没有对应的激励机制,他们没有动力给运动员扎扎实实地培养好。”

俞觉敏曾是陈忠和的助理教练,他对本刊说:“我们也一直在培养苗子,但是必须有个过程,要通过大赛的积累才能出来。当时可能是时间太短,没有很合适的。2004年之后,强队是越来越多。但我们受伤病、人才条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方面调整得不太好。”

后备力量不足也是新人难产的一方面原因,培养一位高大主攻,单在王一梅身上就耗费多年,便是个例子。

离任后,陈忠和获得的评价却出奇一致,大众给了这位给中国女排带来第二次高峰的主教练足够多的褒奖。“对他的成绩应该肯定。五连冠以后,中国女排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陈忠和基本上稳定住了,中国队一直都保持在前3、4名的样子,不会往下掉。很多大赛的冠军也拿到了。”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说。

猜你喜欢
主教练郎平中国女排
中超球队主教练变更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
——基于事件史分析方法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郎平:不信东风唤不回
郎平 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主教练是运动员防伤的关键:来自现代足球的启示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请别叫郎平“女神”
只在半场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