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探析

2009-05-14 03:29张人才饶玉洁
管理与财富 2009年4期
关键词:进程工业化城市化

张人才 饶玉洁

【摘要】: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j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二百五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现阶段我国面,临着加快城市化和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然而,二者发展的先后问题_直以来为学术界所争论,本文认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是一个相互推动的渐进过程,应该遵循工业化和城市化内在发展机制促进其良性发展。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机制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内涵

根据世界权威经济学大辞典《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定义,工业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是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在就业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还包括人均收入的增加、生产方法、新产品式样在不断变化、城市化提高、资本形成、消费等项开支所占比例发展变化。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丰富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多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结构形成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第五,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推动,同向发展的过程

2.1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一般规律

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据H纳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发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业化推动。在工业化过程中,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为获得“聚集的经济效益”而在地理上趋于集中,随之引起区域工业化的提高,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相应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工业化发展导致的非农业就业比重越来越大,工业化进程逐步诱导城市化进程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促进工业他的发展。城市是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和载体。城市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太集聚、大整合,从而推动了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为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载体和平台,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不可缺少交通、能源,通讯和市政基础设施,同时,消费过程的最终实现也主要依赖城市人口,可以说,没有城市化的长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必将受到很多制约和限制。城市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综合服务功能,城市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交通、通讯,水、电、气、排污、交易场所等生产条件,还为生产提供安全、培训,消防、子女入学等社会化服务以及政策和发展的软环境。所以城市化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工业化发展趋势,从城市规模、特色和功能定位等诸多方面为工业化的长足发展留足空间。

2.2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叶裕民教授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逻辑模型(参见表1),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存在着两次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浪潮,继起地将一批批劳动力由农村转向城市,直至实现城市化过程。城市化与工业化存在的良性的互动关系为: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经济支持,城市化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的空间依托。在这一良性的互动关系之中,产业结构的递次升级和企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此模型还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次劳动力转移浪潮由市场条件下的轻工业大规模发展所引致,第二次劳动力转移浪潮则是由伴随着重工业化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的结果。

但是,该模型同时指出,重工业在城市化过程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重工业自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能够吸纳一定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重工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重工业化才能够造就一大批需要广泛社会服务的现代化企业,以及进入中高档消费阶层的民众。

表1: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逻辑模型

资料来源:叶裕民:《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2004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发展阶段和变动趋势

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来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钱纳里等人于1975年在《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一书中提出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的世界发展模型表明,人均GDP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紧密相关,在不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情况下,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明显不同:在低收入区内,城市化率超过工业化率,但差异不大,但在人均GDP大于300美元时,城市化率则明显高于工业化率。

再从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两者的关联性在不同阶段变动的趋势又是不同的。当工业他水平低下时,城市他水平的发展与之紧密关联,工业化水平发展到—定程度之后,工业产值比重尽管不再增加甚至下降,而城市化水平却继续上升由此可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关系,随工业化的不同阶段而区别。工业化初期,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之后,是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度化阶段。这时服务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具重大影响趋势愈加明显,工业化导致就业结构变化,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质就更清晰的表现出来。

四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启示

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对而言是自发、自主的,过程一是缓慢、渐进的,政府介入较少。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府强有力地介人旭这种介人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仅凭赶超情结左右,非但不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会因一念之差作出错误决定。城市化是经济结构的空间调整或横向调整,工业化是经济结构的时序调整或纵向调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规律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将对我国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挥重大作用有利于我们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整体水平。

4.1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需要制度创新与政策组合,特别需要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有效组合。要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废除城乡隔离体制,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有序流动尽快建立基本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要深化产权制度、投资体制与土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资金筹集机制与聚集效益,加快中国城市化的步伐。

4.2坚持提高工业化质量。形成城市化的雄厚物质

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工业化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因此,要提高工业化质量,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既要坚持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宗旨,又要遵循“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演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推动企业的专业化,通过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及企业规模化发展,从而促进地区和城市生产的专业化,也为城市化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城市化。

4.3加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为工业化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将反作用于工业化,在工业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具备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较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信息获取容易、及时。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及服务业市场得到较好发展,配套产业较为齐全,第三产业发育较成熟,这都是工业化水平提高的优越外部条件,将吸引企业进一步向城市集聚,通过实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机制加速城市化,促进城市化聚集效益作用的发挥I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因此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促使工业化水平的上升。

猜你喜欢
进程工业化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
雕塑的城市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