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影响作用的发挥

2009-05-14 03:29高铁栓
管理与财富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人格德育

高铁栓

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是什么?是德育l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道德义务,责任不是什么外部强加给人的东西,而是一种要这样不要那样行动的内在需要。”可是,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只单纯依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恐怕只能是鞭长莫及,收效甚微。学校德育应该是教育者通过形式多样的渠道施加于受教育者身上并对其产生影响的总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何充分发挥德育影响的作用。

一以人格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无处不在。投射出丰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其言行,思维方式等都会久远的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撒播在学生的心田,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千千万万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在—方讲台上送走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会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传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育技能,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是高超的教育艺术。孔子,苏拉格底,陶行知等,莫不如此。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感召力胜过千万句豪言壮语,它是无形的旗帜,引导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它是无形的号角,激励学生攀登自我完善的巅峰。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融化学生身上不良的思想意识,生活作风和习惯。苏霍坶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理论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

人格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搂,也不是至尊至美的圣哲境界。而是平凡的真实生活,是美丑相间的统一体。人格相区别之处在于原有人格基础上对自我要求的不同,是顺马游疆?还是精益求精?好的人格是基于对自我和社会的责任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努力。因此,在以人格影响学生的过程中,作用更大的不是向学生展示高不可攀的至高境界。而是让学生明析身为人师的人格优劣,让学生了解教师为了社会需要,去努力改造自我不足的勇气,决心和毅力,让学生洞悉教师人格发展过程,让学生展望教师人格的发展前景,以此来影响,指导并带动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以及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的道德的不断提高。

二以学生影响学生

俗话说的好。“三懒夹一勤,一勤会变懒,三勤夹一懒,想懒不得懒。”顾名思义说的就是,受教育往往受其所在的集体或小群体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知道学生不是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受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受朋友的影响也是大的。宽松,友善,和谐的人际氛围,对学生良好性情的陶冶大有好处,教师对学生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节,严爱兼之,师生同乐

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因此,在实施学校德育的时候,教育者要善于组建一个个良好风气的小团体或集体,并借此去影响各成员学习,生活和工作。

如何充分发挥德育的影响呢?这就是教育者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教育者要把好坏的标准给学生讲清楚,把师长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讲清楚,并使他们相信有能力做的更好,教授并促使其自我制定计划行动方案。其次,要对行为的结果做出适当的奖惩。以起到强化的作用。作为德育奖惩不能等同企业单位的奖惩,而应与教育密切相关,以精神为主,以奖为辅。第三,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育先进。

三以环境影响学生

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者,都特别强调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在现在的学习教育中,优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每一个成员一踏进校门,就会被一种气氛感染,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接受濡染。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类似的环境中,其中一辆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保持原封不动。打开的汽车在三天内就被人破坏无遗,而另一辆汽车则完好无损。但是当实验人员将这辆汽车的窗户打开一个后,一天之内,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了,内部的东西也被洗劫一空。这项实验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以,在不良的环境下,人的本性中不好的一面完全暴露出来,而且因不良环境而放大。使环境更糟,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一点,教师不可能没用察觉。

社会环境的优劣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但若是离开了个人的努力环境也无可改变,对此,有赖于社会通过弘扬正气,铲除邪恶的滋生氛围,减少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可能。更有赖于教师以身作则,坚守正道。社会环境的完全净化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努力,需要~个长期的渐变过程。教师要以自己的作为,为学生证明道德在谋求真正幸福的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在谋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在道德修养提高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幸福。

总之,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德育影响作用,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可能还有其他很多途径值得教师们的努力尝试。

猜你喜欢
教育者人格德育
以鸟喻人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