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研究

2009-05-14 03:29岳爱东
管理与财富 2009年4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建设

岳爱东

【摘要】: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可以为当前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建设政府的社会政策能力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我国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政策能力;建设

相对于公共政策领域内的另一个范畴“经济政策”,社会政策以社会公平、公正为价值取向,政策目标定位于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民生质量,对于协调与均衡社会不同权利与利益诉求,整合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赢共生的局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己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之义。社会政策的实现需要政府具有强有力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等相关的能力,政府社会政策能力成为社会政策能否得以实现,社会公平体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议具有重要价值。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政策能力

(一)社会政策能力的基本内涵

社会政策(Social Policies)概念是西方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是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主要目的,以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预为主要途径(但不是惟一途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措施及制度安排。所谓政府社会政策能力,是政府科学地制定和有效气施社会政策的能力,即政府审时度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前瞻性地制定出符合国情(社情)的社会政策,进而建立起社会政策的实施系统,有效地实施政策,达到社会政策目标的能力。政府社会政策能力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二)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社会政策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是由政府发动和实施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仍然是政府,这是由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提升政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社会政策能力涉及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最终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下,政府的社会政策能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能力。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稳定的社会。因此,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追求社会稳定是政府社会政策能力的方向,政府必须政府运用社会政策,通过相应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利益矛盾,反映社会诉求,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深屡次的组织基础的能力,从而维护社会公平。如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能力。消除贫困和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的能力。=是具有社会会政策制定能力。社会政策方向准确适时认定后,下一环节就是制定社会政策,也就是进行社会政策方案规划,井在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最终的决策方案。三是社会政策执行能力。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方案,经过社会政策合法化环节之后就进入社会政策执行阶段。社会政策执行是将社会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在实践中解决社会政策问题的过程,是社会政策方案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二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的思考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可以为当前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建设政府的社会政策能力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府社会政策能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

建设政府社会政策能力的目标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备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垒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政府的社会政策能力建设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等都应该以该目标为指导。当今。政府管理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而政府管理创新直接体现为政府社会政策能力的提升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能力。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社会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是公平、正义。政府的社会政策,制度安排包括公共政策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和谐t而社会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社会政策能力建设应以公平为价值取向

社会政策的理念,指的是蕴涵于社会政策设计、制定、执行,改进整个过程当中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体现了社会政策主体的终极关怀。随着社会政策在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不断演进,一般认为,相对于公共政策领域的另外一个范畴: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理念集中体现为公平、正义与科学。社会政策是社会公正理念的具体体现,以维护社会公正作为政策的基本价值观,认为只有以社会公正这一公共价值为标准设计的各项社会政策,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正的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规则,体现了公正的社会调剂的规则。我国政府首先应当通过制度公正以确保社会公正的最终实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我国政府制定的社会政策要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融合,促进各个利益群体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观念上强调社会责任,维护“公平”与“权利”。政府在社会政策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公平”和“权利”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责任,对原来重点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适当调整到以个体社会成员共生发展、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政策上来。通过制度公正和价值公正来确保政策在制订、执行和评估的过程的公正。

(三)社会政策的制定应注重公民的参与程度

公正性是社会政策的价值所在,社会化与公开化是达成公正共识、实现实质公正的前提。社会政策一定要交给社会来讨论,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转变。公开讨论使政策昭然,以公开促公平、公正。社会化强调第三方专家和公民的政策介入。专家可以运用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将公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定量的和定性的分析,实事求是地反映给决策者。专家们还可以根据社会政策的理论提出可供选择的若干政策方案,有利于政府决策。接受者为参与者。王思斌在为莫泰基所著的《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基石》一书所作的《序》中指出:认真地说,公民参与是社会政策的精髓。这是因为,任何社会政策都是涉及广大民众的,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政策应是以保护他们的起码利益为目的。”“民众也是社会政策运行的主体,社会政的执行常常需要施政者与影响对象之间的密切合作。”“广大公民都是‘政策用户(Clients)。”因此,同时,社会政策的制定要强化公民参与。要积极推进社会政策的民主化,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在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公民有效表达他们自身利益诉求,根据自身的需要说明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促进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避免因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及时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造成政府社会政策有失公正,以公开促公平、公正。

社会政策作为一类强调公平正义理念的公共政策,与民主理念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达成社会政策所需达成的目标,也是提升社会政策制定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长期的专制传统,社会政策经验尚不丰富的国家,如何更好的促进政府责任的履行,加强政府社会政策的能力建设必将是一个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