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服务的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2009-05-14 03:29
管理与财富 2009年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区

李 琦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而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社区服务在我国各地已经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许多专家学者试图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研究,为我们指引一条新的道路一一发挥社区主体的作用来保障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区服务老龄化

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从设立国营职工退休费用统筹制度和发展社区服务算起,到目前已经整整探索了15年,制度实施的基本效果已经相当明显。但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人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26亿人,占总人口的10%,今后几年老龄化的速度还会加快,而且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将来会形成“一个人负担两代人”的养老问题,而且,每个人还要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一我国的社区服务概述

(一)社区和社区服务的含义

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气氛的社会群体。社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功能,它既是社会基本问题的发源地,又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实现社会协调和社会整合的基本场所。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社区工作、社区建设、社区发展越来越为世界各国重视。

(二)发展历程

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工作会谈”,标志着社区服务开始进入倡导发展、起步试点阶段。1989年9月民政都在杭州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试点经验,要求在全国普遍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到1992年底,全国已有70%以上的街道开展社区服务。之后,1993年8月颁布的十四部委文件,1994年底,民政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1995年在南京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示范区,保证社会服务发展的正确方向。至此,中国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融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植根于城市乡村,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推广和功能不断完善。

(三)我国社区服务的内容

目前的社区服务内容繁多,但从服务对象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各种有困难和障碍的人为对象的服务。这些服务对象虽然只是社区中的一小部分人,但是他们却影响着众多人们的生活。如果他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成为社区中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为这些特殊对象提供服务,历来是各国社会福利工作的重点,也是社区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另一类是面对社区内全体居民的一般性服务,主要有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和便民利民家务服务。

(四)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

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

社区服务充分体现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方针,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大、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优点,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保障完全由国家包办的体制。发展社区服务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保障”模式向“社会保障”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社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转化消极因素,缓解社会矛盾,起到社会稳定的作用,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这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直接的积极作用。

3增进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就近、方便、快捷、优质、廉价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卫生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掌握服务对象,从个人、家庭及人群的健康状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把国家的医疗保障目标落到实处。在国家发生疾病流行等紧急事件时,社区医院可以起到第一时间救急和预防的作用。

4实现社会救助,分担国家的负担

社区救助的推行和不断完善,使社区中特殊困难家庭基本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也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题,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我国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医服务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一是表现在地区服务水平的不平衡,二是表现在社区服务的项目、内容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外,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民政部门同志不能摆脱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对社区服务的认识滞后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严重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当前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正从普及向提高转变,而不少地区的社区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空白阶段。思想认识滞后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对发展社区服务重视不够,投人不多,力度不大,组织机构,政策措施、资金场地等方面得不到良好的落实。

(二)社区服务运行过程中的行政化倾向

政府依赖自己的行致权力优势、财政支持和组织资源,促进社区服务事业在短短的20年中就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应该照“政社分开”的原则,政府和社会、社区都应该逐步划分自己的职能,理清各自的行为目标、行为准则、行为界限。但现实的情况是,政府的行为中仍然存在着“政社不分”乃至于包办社区服务的倾向。政府部门将社区视为一种行政执行工具,直接干预社区的各种事物,从组织、人事、到工作、项目以及资金筹集和资源配置,统统由政府说了算。

(三)社区服务盈利性倾向过强

在理论层面上,人们认同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质和公益性,但在实践上,政策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鼓励经营性服务,这就导致一些地方把社区服务当作营利性行业对待。营利性服务介入社区服务,在短时间内动员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涌入社区,使社区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给社区服务带来了一些混乱和不规范现象。首先表现为部分社区组织的寻租行为,直接导致社区服务的腐败。由于利益的驱动。在社区或小区中办盈利性服务项目比比皆是。其次表现为一些组织和个人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打着社区服务的牌子,只缴纳少量的管理费,偷税漏税现象十分严重。

(四)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服务的开展和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待业、失业人员以及家庭妇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离退休人员加入到它的行列,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必须看到,这支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来说是较低的。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使得社区服务和项目的拓展和服务质量很难进一步提高。

(五)社区单位和居民的参与程度不够

由于“社会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居委会与社区居民缺少共利点,职工的主要群体归属感仍然在工作单位,社区内单位、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也不高,整体的合力不强。由于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缺乏归属感,不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使社区管理处于

“上边雷声大,下边雨点小”的窘境。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社区服务的建议

(一)坚持社区服务福利性原则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实力有限,国家一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福利,为此得走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社区服务资金供给与运作的道路。这就是:(1)政府投入,一是财政的专项拨款,二是无偿的提供场地,设施或减免税收等。(2)各种社会捐助。(3)有奖募捐。(4)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即以有偿服务来养无偿服务,使社区服务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5)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社区服务基金会。所谓市场化运作,即运营资本化,管理市场化,先参加生产性投资及金融市场投资,其收益用于社区服务。

(二)进一步壮大优化志愿者队伍

社医服务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为了有效地组织、带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服务,并使之经常化、系统化,除了居委会外,还必须建立骨干性组织和骨干队伍,而社区志愿者协会便是这样的骨干力量。实践表明,志愿者比非志愿者更乐意做慈善捐款,直接帮助别人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因此,必须优化、壮大志愿者队伍。社区可以经常刊登志愿者招募,志愿者服务倡议、表扬优秀志愿者的消息;可动员吸收器中青年居民加入、优化年龄结构,可动员。吸收文化水平较高的居民,尤其是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优化智力结构。可动员吸收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入,并在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

(三)提高服务的专业他水平

为改变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当前要大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也要大力提高劳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社区服务。在服务手段上,要进一步搞好配套建设和完善区、街、居三级服务设施,探索社区服务设施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合作制等市场运作方式,全面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四)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发动全体社区成员共同努力。共建社区服务事业,从而真正实现社区服务发展的双重社会化。社会成员不仅要使各级政府领导主动参与组织工作,而且要发动社区各企事业单位部门自觉参与社区服务事业,不仅要突出重点动员对象,而且要大力加强理论探讨和宣传教育两项工作,发动全社会成员将造福社区的事业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

(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社区服务

城区政府职能机构向基层政府放权,使“街道办”对地方各组织、资源有一定的支配权、协调权或共管权。在政策和资金保障方面,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比如,劳动部门为下岗职工免费办证、免费培训,积极开拓就业门路。对下岗职工在社区兴办经济实体,凡符合产业政策、产业适销对路的,金融机构应给予贷款。另外,根据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再就业情况,还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医,取得成功经验,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国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区
社区服务智能化构成要素及其演进方向研究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就业创业大有可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