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代的轻松幻象

2009-05-21 05:31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19期
关键词:百万富翁贫民窟黑帮

苏 宛

愈是艰难时世,银幕上愈是远离现实生活、歌舞升平。上世纪大萧条黑云压顶的时候,秀兰·邓波儿的轻快甜美所向披靡;如今二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来了,一部色彩浓烈、取材于异邦的大团圆情节剧不仅扫荡了票房,也征服了奥斯卡。这就是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电影改编自印度作家斯瓦鲁普的小说《问与答》。出身贫民窟的卑微小子参加电视娱乐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过关斩将,赢得天文数字的大奖。小说和电影一样,用一连串问题,串起他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他鄙陋无知,在电影里这孩子连印度国徽上的文字都说不清楚——当然这一细节暗示了国徽的光芒照不到黑暗的贫民窟。他能悉数答对问题,是因为每个问题都关乎一段自己的伤心往事,他“碰巧知道”,并且无法忘记。

书里打乱线性时间顺序,大致依照事件对主人公影响大小的顺序叙事,电影则基本上围绕三个流浪儿的冒险经历和爱恨情仇展开。原著中有点狡猾、有点复杂但不失本真的罗摩,在电影里成了单纯到几乎没有个性的贾马尔;罗摩感性的、想当演员的伙伴萨利姆成了他的亲哥哥——一个现实强悍的黑帮分子;而罗摩长大后在红灯区认识的妮塔,电影中则成了贾马尔两小无猜的伙伴拉提卡。三个人的故事在电影里统摄了一切叙事元素。

有趣的是,小说主人公的全名是罗摩·穆罕默德·托马斯。罗摩是被神父捡到的弃婴,神父本来按照自己的习惯叫他“托马斯”,但当地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不答应,于是主人公有了一个大杂烩的名字。事实上,罗摩没有什么真正的宗教信仰和身份认同,在流浪的日子里,他在不同的宗教氛围里报出不同的名字。他的名字,很明白地告诉读者这三股宗教、政治势力在印度社会的斗争与平衡。而电影则放弃了弃婴的情节,主人公名字也随之改动,贾马尔成了纯粹的穆斯林出身。

小说里,爱情只在最后一段故事里登场。但电影里,爱情是第一要义。从贾马尔遇到拉提卡开始,剩余部分几乎都为俩人的爱情所驱动。可以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罗曼司电影;但《问与答》更像是一本流浪汉小说,主人公四处游荡,随遇而安,也许遇到一些奇人异事,也许遇到爱情。罗摩有很多的经历,甚至是转述的他人经历,在影片里被砍得七零八落。

电影中两位男主人公加女主人公的人物安排,是好莱坞经典的故事模式。一个男人从渺小、困苦、逆境中成长为更好的人,而女性角色最终选择他,则是他很正确很善良的最佳证明。如果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将这个模式讲出了新意,那就是黑色主人公萨利姆并不爱女主角,他把她从弟弟身边夺走,送给黑帮老大,依据的是贫民窟里的游戏规则和生存策略。这个情节的设置到位传神。相形之下,贾马尔要求拉提卡从黑帮老大那里逃跑时,表现得十分无力。拉提卡问:“我们靠什么生存?”贾马尔回答:“爱。”看到这里,我觉得贾马尔的“爱”和这部电影讲述的百万富翁梦一样,都是画饼充饥而已。可是,世道不好的时候,观众喜欢的,不就是一点轻松的幻象吗?

猜你喜欢
百万富翁贫民窟黑帮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来自贫民窟的科学家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美国黑帮往事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9岁百万富翁
9岁百万富翁
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