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方言俗语与馍文化

2009-05-21 05:31王燕丽
魅力中国 2009年1期
关键词:蛇头麦收寒食节

王燕丽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民俗的形成和推行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必须有一套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独特的词语。所以,与民俗相联系的这些独特的词语也就具有地方性,成为方言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馍文化是三晋的古老食品文化,它是山西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通过风格迥异的馍文化以及体现馍文化的方言词语,你就可以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

馍,即馒头。《事物纪原》里说,诸葛亮为了代替人头祭泸水而发明的馒头,于是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列品。晋束晰《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三春之初,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俗称冬属阴,夏属阳,春初是阴阳交泰之际,祭以馒头,为祷祝一年之风调雨顺。

霍州地处晋南,位于临汾的最北端,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谷物为主。民以食为天,在过去的沧桑岁月里,人们生活艰苦,难以糊口,连白面都很少见到,能吃上个馒头已属奢侈了。所以当地人历来重视农业,勤劳耕作,积累了很多关于麦种麦收的农事谚语,如:三月风,四月寒,要吃麦子难上难;麦收九成熟;人老一时,麦黄一晌:五黄六月,龙口夺食;麦在种,秋在管;麦是胎里富,种好三成收;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麦收八十三场雨;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伏里有雨好种麦;麦泥窝窝,来年吃馍馍:麦怕四月寒,谷怕老来旱;五黄六月争来回;只有懒人,没有懒地,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在人们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劳作,终于迎来翘首企盼的麦收之后,就在逢年过节用自家最好的白面精工细作成各种样式的馍,或用于祭祀,或用于馈赠,在世代传承的民俗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含义和表达方式,一直为百姓继承沿用。

霍州馍,即霍州面塑,又称为无碱蒸馍。其独特之处是发面不打碱,揉面时间长,随揉随掺干面,蒸后松散有层。水浸不酸。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使用深浅不同的红色。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霍州馍主要包括两类:花馍和礼馍。花饃是配合岁令祭礼或上供的馍,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增长智慧,财定粮丰,福寿安康,合家欢乐。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礼仪而制作成的馈赠物品。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霍州馍包括年馍、寒食节馍、中元节馍、飨馍、婚丧待客馍等。

年馍:又叫春节馍。即在腊月二十左右为过年蒸的馍,供春节期间人们食用。大致有:

盘子:与平常吃的馒头在外形上没有差别。只是在揉制时加进两、三颗红枣。由于其外形像圆圆的月盘,象征圆圆满满,所以叫它盘子。每个有二、三两重。

枣花:像正在盛开的枣花,寓意春来花开早。是人们最喜欢吃的礼馍。

登高:象征步步登高。过年待客时必用登高,表示对客人最美好的祝愿。

花儿:将揉好的面做成各种花的形状,有莲花、太阳花等等,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人们自己创造的满含寓意的花儿。女孩子多吃花儿,希望女孩子能像花儿一样长得漂亮可爱。

手爪子:样子就是手的形状,在过去家里的男性才允许吃,一般每人吃两个。让自己的男人多吃手爪子,希望男人能多往家里挣钱。

红世:希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美美满满。

年馍做祭品时,要用高梁秆竖穿三、四个登高作为底座,上边根据所祭的神再穿一个别的馍。春节期间,晚辈们要拿上年馍到各家亲友家拜年,显得既实惠又大方,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最好礼物。春节年馍保存时间从年前腊月一直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出了正月。许多地方仍有“二月二吃登高”的习俗。

寒食节馍:主要用于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使用。寒食节馍花样不多,只有蛇盘盘和盘子两种。寒食节上坟祭祖时,有让男孩咬蛇盘盘上蛇头的习俗。有的时动身上坟前让孩子在家里咬吃蛇头;有的是祭祖后把蛇盘盘从坟头撂过去让孩子拾起来咬吃蛇头。其意是人们认为春暖花开,各种昆虫都已开始苏醒,蛇为五毒之首,让孩子把蛇头咬下吃掉,意味着就不怕五毒侵害了。

中元节馍:农历七月十五过中元节时,人们祭祀祖先用的馍。另外娘家妈此时也得拿上中元馍去看望年前或年后刚嫁出去的闺女,让闺女改善改善生活。中元馍花样繁多,有桃子、猪头、羊羔、麦秸顶、坐婆婆、针线筐箩等。中元节馍中羊羔馍最多。在古时“羊”即“祥”,赋有“吉祥。的寓意。羊羔馍做工精细讲究,馍形小巧玲珑,形象生动别致,花色鲜艳奇特。羊的造型有凝神远眺的,有俯首觅食的,有纵身欲跳的,有欢快戏耍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所以人们也称中元节馍为羊羔馍。闺女们常将娘家妈送来的羊羔馍串起来,挂在自己居住的房内墙壁上。以便零碎取食,不仅当作屋内装饰,而且不时地勾起对娘家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为娘家人高超的面塑制作艺术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婚丧待客馍:婚丧大事招待来宾食用的馍。没有点心和油卷两种。吃席时,每人先吃一个油卷。然后点心(小馍上印有一朵小梅花)管饱。

夏馍:夏收后人们相互走亲戚所带的馍。花样只有圆馍(比盘子大三倍)和枣花两种。一般去一家拿四个圆馍、八个枣花。

寿桃:是晚辈给长辈祝寿是敬送的一种馍,因馍形似桃,所以称为寿桃。寿桃大都送十六个,取六六大顺之意。

飨馍:专供给孩子飨满月时用的馍。其形状与圆馍一样,只是在顶端捏有十二属相之一或捏一个奶头,寓意为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飨满月时亲友前往祝贺,都要戴飨馍。每十个为一盒,娘家带两盒,一般亲友带一盒。过后,婆家咬把收到的飨馍切成许多份,分送给左邻右舍,以答谢大家对产妇母子的关心,为此,飨馍又称为表馍。

囫栾:亲友看望新生儿时带的一种环形馍。根据形体与大小不同可分为大囫栾、二囫栾、三囫栾三种。一般而言,男孩的囫栾是塑十二属相,女孩的囫栾是塑一群羊。塑十二属相的寓意是表示十全十美。塑羊群的寓意是希望羊唤阳来,下一胎生男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子越过越好。有些风俗像过年走亲戚带年馍、送夏馍、送羊羔馍已经不如过去盛行了,即使存在,也没有了改善生活这一意味了,仅仅是旧有习俗的一种延续。但这几年,霍州年馍却备受青睐。不仅因为它饱含着辈辈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盒追求。而且它酥松雪白,醇味绵长。迎合了现代人的口味。总之,由于这些风俗习惯所产生的方言词语会随着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它的消失而消失。但无论如何,这些关于霍州馍文化的方言词语会一直记录并保存着关于霍州馍文化的风俗民情。

猜你喜欢
蛇头麦收寒食节
又是一年麦收时
寒食节题墨竹图
寒食节去哪了?
过山风(微篇小说)
蛇头与蛇尾
4月3日寒食节
穿越撒哈拉的“蛇头”(下)
穿越撒哈拉的“蛇头”(上)
豫北小麦开镰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