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2009-05-21 05:31祁红军
魅力中国 2009年1期
关键词:次贷抵押危机

祁红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压力,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也相当严峻。因此,研究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及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者的断供引发的金融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那些信用等级偏低,未能达到一定标准的客户向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的一种贷款。美国与目前中国的房贷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房贷业务不是银行的专利,一大批专门的信贷公司都在从事这个业务,多数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是把手头的债权卖出去,把现金拿回来,才能让生意继续滚动下去。其次,美国模式具有很长的金融链条,包括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信用评级等中介公司,投资基金以及投资基金的投资人等。这个次贷链条的运作模式可描述为:(抵押贷款公司在获得客户债权后,往往会将此类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做成资产抵押债权(ABS)。接着,抵押贷款公司将那些信用级别较高的ABS(如A级)卖给投资银行以获得更多流动资金,并为更多客户提供贷款。投资银行在接手那些A级的ABS后,再次对其进行证券化;做成担保债务凭证(CDO),其中级别较高的CDO(如A++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而对冲基金则偏好那些级别较低而收益较高的CDO。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率,对冲基金还可能使用杠杆工具。这样,就形成了下面这样一个链条:个人贷款者一抵押贷款公司(持有抵押房产)一投资银行(持有ABS)-对冲基金(持有等级较低的CDO)。

二、次贷危机的成因

1.次贷危机原因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户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次级房贷。但次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着其易获得性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ARH)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的上升,酿成本次危机。对其中的高风险,放款机构不是没有意识到,他们也在积极将这些风险转嫁,于是新的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在投行眼中,这些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同时均有高利润的特点,他们通过对这部分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资产发行债券新产品——CDO(注: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并且对CDO的风险等级进行重新调整,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种,即高级和普通级。高级CD0具有优先赔付权,很容易被发行出去,而普通级的CDO由风险偏好高的对冲基金购买。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从借款人到对冲基金,都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出于对高额利润的追求和对房地产市场的盲目乐观,投行在不断发行CDO的同时,与此有关的新的金融产品也产生了,如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将CDO向保险公司投保。在保险公司的保障下,CDS再次成功。在这种保证金的乘数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基金,包括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以及其他国家的也纷纷买入,但原始的保证金却并没有随着新基金的不断扩容而增加。随着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从巅峰走入低谷,利率上升使得借款人无法还款,资金链开始断裂,放款人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贷款银行和保险公司受累,同时投资对冲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相继亏损,股市大跌……危机爆发。

2.产生这场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

(1)金融机构只重视在衍生产品上的创新,对风险重视不够。如在次级债上的连锁创新,千方百计发明各种创新金融工具以牟取暴利,忽略了风险意识要求,最终成为金融创新的牺牲品。(2)过度竞争使得放款机构对风险视而不见。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它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初期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但在几年之后,借款人的还欺负担不断加重,从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同时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3)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金融创新固然需要,但必须有一定的尺度,金融监管部门也必须有一套有效的监管措施来控制金融衍生品的无度创新。在次级债券发行的初期,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信用评级机构还能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其风险披露还是正常的。然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过金融创新,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当新产品的复杂程度到了监管当局无法计算风险,并开始依赖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手段时,此轮繁荣周期便失去了控制,甚至连评级机构也依赖合成产品发明者提供的信息,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市场状态。在金融监管失效和信用评级失真的双重作用下,造成美国大量参与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严重缺失流动性而又得不到有效救助的只能走向破产,隨着美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急剧恶化,危机传导给了实体经济。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1.金融机构对应加强对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的监管。中国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够畅通、连环贷款、连环抵押等问题,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但也应该从次级抵押债券的问题上汲取教训,加强监管。第一,严格审查购房者的还款能力。审查工作侧重于审查借款人是否有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降低违约风险。第二,金融部门对房地产开发商风险的监管。警惕次贷危机就要严控房地产泡沫的膨胀。而房地产行业主要通过借贷银行资金、占用建筑商资金,展现了自有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在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开发商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自有资金少而无法为债务清偿提供保障。这样,银行的贷款资金迫使银行承担着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风险。

2.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金融创新使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这有利于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国金融创新起步晚、层次低,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种类少,金融服务相对匮乏,金融体系不够完善,急需发展证券化和改善金融市场结构,使金融市场从结构到品种都得到优化,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利用各种金融手段妥善安排好未来的风险,有选择地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分散相关金融风险,但管理层必须掌握好金融创新的节奏,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使金融衍生产品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3.谨防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跨境自由流动等的不断深化,导致一国经济危机输出到关联国家形成更大规模的危机成为可能。像此次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受损失的不仅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欧洲与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也损失惨重。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信息和建立的协作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谨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我国的金融开放步伐。四、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措施是充分调研、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强力启动内需和投资保经济增长,尽一切手段削弱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1.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由温家宝总理11月5R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国务院12月3B出台9项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简称“国九条”)。“国九条”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们看到确保经济发展“血脉”通畅的办法。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1000亿元。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要求。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核心就是保经济增长。

我国政府之所以能够迅速将宏观政策由“防通胀”转向“保增长”,及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正是基于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清醒认识,通过启动内需和投资大大削弱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因此,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在金融创新和监管上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猜你喜欢
次贷抵押危机
不动产抵押未办理抵押登记问题研究
地上存在违法建设时抵押合同的效力
詳盡了解 保護權益 大陸台商將房產抵押的法律須知
关于最高额抵押的几个问题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