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2009-05-22 09:22
教坛聚焦 2009年8期
关键词:活动课创新能力思维

毛 岚

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趋向和能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和动力。那么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不断改进教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友好、和谐的创新教育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统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友好、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都需要信任、关心、理解、帮助,都有极大的可塑性,都隐藏着极大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用关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各抒已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很难想象,在一种沉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一味的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学生则像一架接受储存知识的机器,不间断地接受记忆知识,这样的学生又从何谈起创造力呢?

在教学环境中,用爱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平等的氛围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一根绳子长18米,每2米截成一根跳绳,截了6根后,还剩多少米?”全班同学看完题后,都争着举手回答。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小波同学也举了手。我请他回答,他刚开了个头:“18/2”就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哄笑。我剑住微笑,冷静地对同学们说:“大家不要笑,小波同学没有说错,只是没有说完。”然后,我启发小波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想、说,不一会儿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路呈现在大家面前:2*(18/2-6),我当即给这种解法命名为“小波解法”,并带头鼓掌致以祝贺,同时趁热打铁:“创新,绝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但机遇总是偏爱那些善于动脑的人。今天,小波同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相信,我们班会出现更多种独特解法。”从此,全班同学的创新欲望空前高涨,创造“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的,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是极为重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

从课堂环境来说,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机会。在教学讨论中,师生可以竞相参与,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样势必带来教学效果的优化。它可以通过思维的互相碰撞,并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还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的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程序达到和谐。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如组织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性辩论会,开展各种智力竞赛和社会调查等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在实践中,打破定式,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学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思考、敢于钻研、勇于尝试和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在教学中,面对疑难问题时,必须适度掌握,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要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研究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加以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次,我在教学《称象》一课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站起来说:“我有个办法……”然后我让学生围绕“我有个办法”思考。第一节课没有同学提出问题,到了第二节课,有个同学问老师:“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显然“我有个办法”是个极好的,也是蕴含极深的创新教育因素。曹冲称象的这个办法本来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塑造一个令学生信赖与尊重的形象,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人格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新局面。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做起。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推行“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尝试教育”、“和谐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做到三个提倡:(1)提倡学生上讲台。(2)提倡学生七嘴八舌。(3)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基础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鲜明的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有名人说过: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满筐金子也不如拥有“点金之术”,都说的是能力的重极的方式,做“教练”做“导演”,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动手,以提高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这样教学,才能使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性格也因人而异。这就需要课内外互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展。如开设小制作、小发明等创造活动课。

活动课上,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感到很新鲜、很刺激,从而就会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高,那么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将最大限度得释放出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总之,活动课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为学生创新的人格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柏乡县东街小学)

猜你喜欢
活动课创新能力思维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