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009-05-25 08:09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师生关系师生

邵 飞

一、背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也在深化。对于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如何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这些问题迫切需求教师转变观念,完成角色转换,否则就成为了课改路上的绊脚石。

笔者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八年,也是课改的八年。从大学学习、实习所得到的传统教育到工作后的课改新理念,使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认识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课,教师的思维方式束缚在条条框框之中,体育课一般采用慢跑——徒手操——教学(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考核)固定的模式。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抹煞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没能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课改后,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理性化。

二、教学情景描述

情景㈠

课改前——

老师:今天我们将进行立定跳远学习。下面注意听讲(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大家按秩序练习,每人跳十次。

学生:有什么好跳的,我小学都会的,跳来跳去没意思。

学生:小声点,老师听到了又要被罚了,跳几次完成任务好了。

学生:我跳不好,你帮我挡着老师,我跳。算了,我还是不跳了,反正从小学到现在我都是零分。

学生:看xx,多笨,就是跳不起来,用力不就行了嘛!还好,老师没有看到,否则又要罚跳了,真幸运!

情景㈡

课改后——

老师:今天我们将进行立定跳远练习,重点解决起跳后的腾空问题。我相信大家都会跳,那么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跳的最合理?谁最有办法跳好它?谁跳的最远?找出原因。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教师走进学生中共同学习本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向上。学生自由结伴、自由组合,有了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对于合作不均教师及时地引导、点拨,鼓励大家关心后进生,同时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老师:大家刚刚跳的都不错,记住自己跳的远度。接下来我们利用现有的器材,想一想,怎样才能跳得又高又远?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有什么收获?注意安全!

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自由结合的小组互相讨论,各自出谋划策。有的利用橡皮筋,有的利用海绵垫,有的利用同伴的手臂……跳不好的学生也动起来了,因为老师给他一个展示智慧的舞台。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使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享受进步的快乐。

学生:真开心,我比以前跳得远多了!

学生:虽然我跳得不远,但我想的办法最好,老师都为我翘大拇指呢!

老师:今天大家跳得很好!很多学生想的办法老师都没有想到,老师从你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勤动脑”的好习惯,利用你们的智慧来加速身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老师,下次什么时间再跳?我还有好的方法。我回去准备一下,下次会更好……

三、评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往往是知识接受的被动体。从情景㈠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是机械的、呆板的。他们练习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至于为什么练习他们没有兴趣知道,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对于教师他们言听计从,所想到的是教师的严厉,是完成不好之后的惩罚。教师要求的是用命令的口气,所想的是确保完成课的任务——提高测试成绩,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增强他们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对于后进生,教师充满厌烦,练习除了罚他们多跳几次,就是放弃。反之,学生对教师充满恐惧。俗话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名根。”教师成了只管教和考,学生只管学和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是绝对的、公式化的,也是片面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的紧张关系。整节课的任务虽已完成,但课中学生学习缺乏激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情景㈡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授与学的紧张关系转变为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平等关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师生同乐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创新练习方法,引导学生“动中有思、思动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创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客观化、科学化,提倡他们和自己比,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提供舞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样的一节实践课,教学效果在课改前后有如此大的差异,其原因仅仅是教师摆正了自身的位置,能“理性”地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也正是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要转变角色,教师首先要树立宽广的服务观,不厚此薄彼,好生后进生都是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其次,要确立人才观。“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才。”再次,要有“博爱”观念,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主体,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当然,教师为人师表,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把语言“艺术”和行为的“美”带入课堂,带给每一个学生。所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角色。

“平等与尊重、信任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放下施教者的严厉,走进学生,把笑声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欢乐中成长。教育改革呼唤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体育课师生关系师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体育课上的“意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讨厌的理由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