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反思

2009-05-25 08:09袁开文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多媒体

卢 兵 袁开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如春风般吹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对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传统课堂进行了一次革命。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多媒体让语文学习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多媒体创设的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容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课堂也因此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静下心来细细斟酌,总觉得不少课堂还存在着些许遗憾,值得我们反思。

遗憾之一:过度使用

有的教师认为,上课尤其是公开课、评优课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自己的课堂镀上一层“金”,增添一些现代气息。于是放弃印刷精美、适宜阅读的纸质材料,却让学生盯着有损视力的电子屏幕看5号以下、行距更小的字体,而且一盯就是一节课;学生原本可以在课本上自己圈画批注,教师偏要牵着学生统一看他用电子笔画句子;师生、生生的面对面交流,改为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再摸准键盘,想好拼音,然后选择正确的文字,最后输入验证码在留言板上回复……课堂上,教师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各种媒体资源上,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把教室变成了资料陈列室。整节课就像是教师在放映一部自制的幻灯电影。

[反思]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用来学习语文的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果使用与否差别不大,抑或投入与产出过分悬殊,甚至成为学科教学的绊脚石,岂不是得不偿失?它的使用也并非“韩信点兵,多多宜善”,必须有节制,适可而止,否则会导致阅读教学本身失去平衡。

遗憾之二:随意使用

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的学习平台,一个研究型的学习天地,一个有趣的网络世界。但许多教师不能在关键的地方、恰当的时候使用多媒体辅助学习,错误定位了它的辅助对象,甚至扩大了它的功能和作用。如有的教师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不顾课文的内容(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以及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课一开始就播放起西方古典音乐;教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古诗时,没有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鸟瞰图,而是播放了黄河源头“壶口瀑布”的壮观场面。

[反思]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前,必须要了解它们的特性,将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整合起来,恰到好处地重组信息资源,然后适时地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老舍先生的《草原》“远迎”一部分时,适时地播放了《赛马》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草原的情境中去;再自由读课文,学生对蒙古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颇佳。

遗憾之三:为用而用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由感觉到知觉、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在使用多媒体前,没有让学生带着明确、具体的问题仔细地观察、聆听,学生则容易被教学内容以外的东西吸引;在提供相关链接前,没有强调相关操作及时间要求,学生可能打开其他的页面,阅读其它内容,浪费了有限的阅读时间。而且不少教师在操作多媒体课件时,常常忽略了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速度,把画面切换得太快,学生根本没有时间细看和思考,更无法记录。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能把那些抽象的理论和某些语言文字直观形象地展示,但往往也容易局部、偏面地突出。这实际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理解,限制了学生的丰富想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反思]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运用必须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即突显语文因素,感悟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青年教师翟启连是这样执教《二泉映月》的(片段)——

师:华彦钧是谁?哪位同学了解了什么,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生按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

师:这样的人生经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加以概括?

生:“饱经风霜”、“坎坷经历”。

师: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作的二胡曲,用心感受他的倾诉(音乐起)。(听后)你想说些什么?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首曲子为什么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且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音乐再起)

生读课文;读后汇报:描绘了一幅月夜美景。

师:课文中有好几处描写月光以及月光下的二泉。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句,边读边想,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读后交流。

师出示关于月光的词语,指名读、齐读。(——曲子真美)

师:课文里是怎样介绍这种美的呢?

生:它表达出……它抒发了……

师:“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这琴声是阿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生:琴声时而……时而……舒缓而又……恬静而又……

师: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旋律美。(放大音量)你从这琴声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细细地读读课文,说出你的体会。

生读、说“渐渐”句。

师:谁在叹息,谁在伤心?想想该怎么读。

生读“似乎”句。

师:优美的景色,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

生读“势不可当”句。

师:敢对命运说“不”,永不放弃追求。人,就要有这点精神!

生读“动人心弦”句。

师: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一种幸福。想想看,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博大的“爱”?

生齐读。

师:阿炳用心谱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课文的作者用心听懂了阿炳的心声。同学们,人与人是相通的,心与心是相连的。让我们再来回顾阿炳那坎坷的生活经历,再来欣赏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二泉映月》,相信你一定想对阿炳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阿炳的生活片断,同时播放《二泉映月》乐曲。)

生:阿炳,我想对你说……(师适时板书。)

翟老师的课例告诉我们,语文课首先应该关注文字,应该让学生亲近语言。语言文字给学生的空间是无穷的,语言文字的意味是无穷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永远的。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体悟感情,让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更好地交流。

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教到何时学到何时,乃至终身学习的科学素养,努力使自己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学手段,又要与时俱进,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处理好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多媒体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张帮主
张帮主
张帮主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瞎子阿炳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如泣如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