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探究

2009-05-29 09:04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西部分析

王 婷

摘 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和分析西部某地一所艺术类中等师范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西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0-0021-03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西部中等师范学校肩负着为西部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而能否提供适合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优质人力资源,关键是建设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学生。为了了解西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信息化程度,笔者选取了新疆某艺术类中等师范学校的120名教师,对他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1.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考斯基提出:信息素养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持能”。此后,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受到公认的定义是: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寻找信息、怎样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1)信息意识

即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与方法等的感受、理解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人们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

(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信息道德左右着信息素养的方向,主要内容包括信息交流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开发、传播、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等。如人们在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引用、复制、资讯等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出版发行教学出版物所就承担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网络信息规范化管理与应用问题等,这些都需要人们具有规范化管理的信息道德意识。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2.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

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还必须具备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防治病毒。

(4)课程整合素养

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研究方案及概况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在问卷中,设计了有关教师信息素养的各种问题,题型以单选或多选为主,采取无记名方式回答。问卷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旨在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第二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回收率为96.6%,其中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为89.2%。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信息意识尚可

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着重从网络使用态度、兴趣指数、资料查阅习惯、网络使用动因等几方面考查教师的信息意识。从调查的数据来看,76.5%的教师认为网络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87.6%的教师使用网络大多是由于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兴趣爱好的需要;78%的教师要查阅资料时选择网络电子资源。

2.信息知识不够丰富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89%的教师对各类信息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层次上的理解不到位。只有11%的教师在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和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方面有较为丰富的了解。同时,在掌握外语这一了解国外信息、适应国际文化交流需要的重要工具方面,也显得不足,仅有33.2%的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英语,浏览英文信息。

3.信息能力不容乐观

依照本问卷的设计,教师的信息能力分为信息检索、沟通、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三方面。

(1)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的检索能力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信息的识别、获取与评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搜索引擎的使用。通过调查,只有60%的教师遇到问题需要查询资料时能够熟练使用搜索引擎。

(2)交流沟通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中出现多种即时、异步交流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QQ、MSN、IM、BBS,以及越来越深受大众推崇的Blog,笔者认为利用网络跨时空的特性,充分使用这些工具来完成交流与沟通,实现办公自动化及无纸化办公,不仅简便、快捷,也是信息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调查中,68%的教师会使用QQ聊天的功能,但传送文件等其他功能了解甚少,使用率较低;只有42%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电子邮件;21%的教师会使用BBS;9%的教师有自己的Blog, 只有1%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3)计算机教学应用技能

调查对象中,78%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95%以上的教师学习过PPT课件制作,但由于实践得少,只有一半的教师熟练掌握;只有25%的教师能自制多媒体课件,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4.有很好的信息道德

通过调查,98%的教师能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负责任的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地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甚至给计算机加设密码等;同时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等;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不制造和传播病毒。

5.教师的学历、年龄、语言及任教学科是影响信息素养的部分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学历结构层次不高,仅有2%为硕士,其余98%为学士;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在37.6岁,部分老教师信息化程度较低;且教师中有46.3%为少数民族,语言也成为良好信息素养的一个障碍;学科建设呈艺术类师范特点:文化基础类、教育心理类、艺体类各占33.3%,而教育心理类学科教师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明显高于其他。

四、思考及建议

教师信息素养偏低,使得教师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真正成为一个满足新时代要求、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合格教师。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采取校本培训、案例培训、协作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培训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根据教师水平,分层次开展培训。

2.将信息素养引入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刺激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自学相给合

教师的信息素养能有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提高、学习作为工作和职业发展的一部分,将教师及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态度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这样就能提高教师的自学意识,使教师不断自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在“课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经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应用,最终再经过内化过程得以形成。教师应转变角色,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

总之,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必须坚持的过程,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为西部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卫泽,熊秋娥.地方综合性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8,(12):93-95.

[2]华晨.网络传媒对教师教学和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2):35-38.

[3]贾积有,汪琼等.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的定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8):37-42.

[4]熊小强.浅谈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DB/OL].

http://www.xsbnedu.cn/school/root-root/site/xdjy/shownews4.asp?newsid=707.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西部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西部市级公共图书馆“两标准一规范”应用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
基于转型时期的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