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探析

2009-05-31 08:03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上市公司业绩

张 倩 张 薇

提要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在制定公司战略计划、评价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经理人员激励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业绩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上市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债权人及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问题,业绩评价是上市公司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一环。业绩评价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控制要素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控制要素无法替代的。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模式分析

1、以财务业绩指标为主体的模式。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建立在会计数据的基础上,主要以财务指标(如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为主,它能综合地反映公司的业绩,并与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故容易为公司管理者和股东接受。这种将财务业绩作为管理业绩评价的方法体系,就上市公司而言,较适合于分权状况下资本运作型的控股母公司对其投资子公司的评价。它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将分权作为对管理者委托财产责任的基础,而且资本运作型控股母公司,很大程度上不注重对子公司的长期拥有,它视投资机会与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在资产价值被市场高估的情况下将子公司出售,可以取得很高的投资收益。但是财务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它本身并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而且,财务指标主要是偏重于公司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例如客户、市场等方面。

2、以非财务业绩指标为主体的模式。以非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方面,是因为财务指标只是事后的考核从而无法在事中或事前防范经营不善风险等。从公司成长性看,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短期的盈利,更应体现在经营获得收益的稳定与长期增长,因此公司必须注重市场的开拓、内部管理的有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等。由于财务指标是事后结果,等到事后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已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了,因此从公司经营角度必须加强对事中过程的考核与评价,从而建立起事中过程评价机制。事中过程评价机制的落脚点不在与财务上,而在于经营与作业上,因此从作业过程来看待,评价管理者的管理业绩是强化非财务业绩评价的主要理由。单纯地以非财务业绩来评价管理者的绩效是很少的,它很少以独立的方式存在,除非是企业中层对更低层管理者的评价。

3、以财务业绩指标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强调对财务指标的考核,同时也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这既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更适应股东或高层管理者对中底层管理者业绩评价的需要,因而成为现代企业业绩评价的主流。它以西方管理会计中平衡计分卡最为突出,平衡记分卡弥补了财务指标的不足,它通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等方面,做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揭示了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财务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关系。它适应母子公司框架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也适用于子公司对其下属管理者的业绩评价,同样还适用于总公司对分公司或分部的业绩评价。

二、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要求

1、业绩评价指标要反映企业的战略关注点。当今,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使得企业仅靠原本简单的推断式的管理难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新的响应,因此推行战略管理是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战略管理中,经营者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的长期目标,在综合分析所有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达到目标的战略,并且执行和控制整个战略的实施过程。经营者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企业对于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理应与战略管理紧密结合,作为业绩评价重要要素的评价指标理应反映企业战略关注点,这样才能将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战略传达给经营者,并且使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以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获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2、业绩评价指标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业绩,即我们所说的业绩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噪音”,如果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业绩,则称存在“噪音”。一般,指标的“噪音”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经营者主观操纵;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果往往受企业内外因素影响,评价指标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会受到一些经营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不能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努力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这两方面的“噪音”来源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趋势,如选择经营者可控能力强的指标,相应克服了第二种“噪音”,但与此同时被经营者操纵的可能性会增大,即第一种“噪音”增大,反之亦然。因此,想要绝对消除指标的“噪音”是很难的,现实的选择应根据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经营者的风险嗜好,考虑企业内外环境约束的力度来权衡尽可能优化的指标。

3、业绩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评价指标具有可理解性,即能被执行者恰当地解释;另一方面要求指标项目有关数据的收集及指标体系本身具有可行性,如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等。可操作性是选择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一项因素,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也是枉然。

三、选择业绩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问题。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会导致利润指标过分地重视短期财务结果,这易助长经营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的行为,使企业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投资,以致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而在长期价值创造方面投资很少。而长期发展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使得股票价格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要在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对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侧重衡量企业的长期利益及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并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2、核心绩效指标的运用。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因素很多,如经营决策、市场条件、政府监管、自然资源等,但关键指标只衡量经营成果中的可影响部分,即关键业绩指标的衡量领域主要包括经营决策与执行部分。其中,效益类指标以投资资本回报率、自由现金流和利润总额为核心;运营类指标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核心任务而定,如考虑与发展战略相一致、或突出战略的核心驱动因素、或由投资资本回报率推演而出,分为销售收入类、成本费用类和投资控制类等。

3、非财务指标的配合使用。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时普遍以财务指标为主要手段,财务指标所具有的种种局限性导致业绩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只重视短期而轻视长期,只重视过去财务成果而轻视未来价值创造。长期受到这种评价指标指导的企业易产生短视行为,这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非财务指标的配合。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陈丽京,崔小莺.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下业绩评价选择及其关系处理[J].现代财经,2006.

[3]白蔚秋.改进业绩评价系统,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2.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上市公司业绩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