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2009-05-31 08:03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新准则

王 琼

提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作为工业经济的产物,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统天下,独领风骚。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使得历史成本在瞬息万变的会计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德有句名言:“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环境的变化无疑给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契机。本文从财务概念框架出发,分析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认为公允价值不仅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也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简单地说明了公允价值更符合会计要素的内涵,并对我国新准则的不足之处进行简单的评论。

关键词:公用价值;财务框架;新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背景

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生,运用自远古的结绳记事、绘图记事方法到近代近乎完美的复式簿记等方法,会计已成为通用的商业语言。但正如日本著名的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计量始终是会计的核心。既然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竞争加剧,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历史成本所提供的面向过去成本,忽视未来价值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及时和全面地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并与经济决策越来越不相关,那么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变化的公允价值就应运而生。

二、国内外公允价值研究现状

虽然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坎宁于1929年《会计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的价值的直接计价法和间接计价法,和今天的公允价值是不谋而合的,但是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GAAP才正式使用“公允价值”术语,2000年被奉为会计规范研究圭臬的SFAC第七辑《在会计计量中运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的发布,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始于1995年前后,著名的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在1996年曾指出“今后,在财务会计计量领域,至少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将平分秋色”。黄世忠在1997年在《会计研究》发表了《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但是,我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

三、从财务框架分析公用价值较之历史成本的优越性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IASC中,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特别指出的是JWG特别强调公允价值可以分为现行买入价格和脱手价格。现行买入价格是指计量日为了取得一项资产将支付的金额或者从一项负债的发行中将取得的收入。现行买入价格,是指在计量日对持有资产将收到的金额或者是从所欠的负债中解脱出来将要支付的金额。对于金融工具来说,JWG认为是更相关的计量。

FASB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的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承担)或销售(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主要包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经济学家认为现值是对价值的直接计量,是最好的计量属性。但在会计学中,由于未来现金流的时间分布、金额以及风险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会计实际操作中退而求其次,更多的是采用间接计价法,首先判断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如存在可以用市场价来计量,如果不存在,那么就要再考虑现值计量;而经济学上恰好与之相反,是先考虑现值,然后再考虑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

(二)公允价值符合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关于会计目标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委托责任观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后,为了抑制或减少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操纵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因而强调以事实性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可验证性。在这种观点下,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过去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是,历史成本一个致命的缺点是,一旦初始确认后就不再进行后续计量,历史成本的确认是建立在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是面向过去,由此导致的记录、计量、报告都是面向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特别是历史成本采用的谨慎原则、实现原则,比如资产市价大于账面价值在谨慎原则下是不予确认的。因此,历史成本下,使得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失去与经济决策的相关性。

早期规范会计理论中的归纳学派代表、被誉为“会计达尔文主义者”的会计学家利特尔顿一生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他认为价值计量是不可靠的。但是,笔者认为历史成本在现在的环境下提供的信息也未必是可靠的。

有个典型的案例,英国百年老字号巴林银行,在1995年三月份倒闭,可是到了四月份公布上一年年报时,十分滑稽的事情出现了,该银行上年的经营结果是盈利。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对经济收益的定义为:“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的前提下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因此,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能够真实反映期末净资产的现值与期初净资产的净值的差额就是所有者这一期的收益,而不是基于历史成本下,采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原则、实现原则,收入减去费用所得的利润。因此,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也未必就能反映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决策理论,决策有用观主要是向现在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这些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符合决策有用观,就是面向现在、面向未来,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提供对经济决策最为相关的会计信息。

此外,公允价值特别是现值计量属性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符合经济学上希克斯对收益下的定义。正如玛丽·E·巴斯所说,公允价值亦被看作是实现了财务报告,反映受托责任的作用,因为财务报表反映了能有主体支配的资产的价值。

(三)公允价值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特征,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无可争议的,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最大的争议是其可靠性。我们必须牢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等于精确性,估计与判断是会计所固有的,会计曾因此而被称为艺术。SFAC认为,可靠性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如实反映、可验证性、中立性。如实反映指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真实世界经济现象,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影响的市场评价,公允价值变更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这些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相反,历史成本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值得思考?有人认为:“公认会计原则要求大多数资产以历史成本入账,就如一个人的重量,始终以出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不真实。”

可验证性是指具有不同见解和独立的观察者将得到一致的结论。虽然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信息反映了其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没有重大的误差或偏见,或者已选择的确认或计量方法的应用没有重大的误差或偏见。

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交易双方是假定的、虚拟的,不是特定的、现实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交易双方是市场参与者,而不是特定的个体,应该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最有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确定的最有可能的交易价格应该有普遍性,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交易双方确定的“有偏见”的价格,当然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话,利用现值计量,由于现值估计技术上的问题可能存在偏差,那是技术问题不是现值本身存在问题,现值是经济学和会计学上最理想的计量属性。

中立性是如实反映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即没有偏见。而历史成本采用的谨慎原则则不能如实反映经济现象,比如市价与成本孰低法,只确认减值准备,不确认资产增加,因此存有会计偏见。

(四)公允价值符合会计要素内涵。以资产为例,FASB在SFAC3中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可能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未来的经济利益通常由未来现金流量来计量,因此公允价值符合会计要素内涵。

四、我国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框架是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特征-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要素外延-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报告,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特征-会计要素内涵,FASB在制定SFAC前6辑时,一直采用了理想的、规范的、演绎的研究方法,但从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要素外延-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报告却屈服于现实的、实证的、归纳的研究方法。但是,在沉寂了十几年后,FASB在2000年公布的SFAC第七辑时,终于坚定地重续“理想、规范、演绎”之梦,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但是,我国即便是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也没有从中摆脱,依然是在重复着FASB走过的路。正如经济学家坎宁说的,“真理是昂贵的,但有时候是无用的”。

新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那么,从定义上来看资产的价值应该是由未来经济利益来确定,但在会计实务中却是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之相适应的是会计信息的披露依然遵循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谨慎原则等,使得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即使采用公允价值的金融衍生工具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权益性投资,公允价值的变动计量也不一致,有的计入了当期损益,有的计入了资本公积,内在逻辑混乱。

所得税会计是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但是新准则中大部分资产和负债采用历史成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期初资产的净现值和期末资产的净现值,这样也就不能从经济学对收益的定义出发计算本期的净收益。因此,所得税会计不可能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屈服于收入减去费用的差作为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是对计税金额做出了相应调整,但是调整过程中也存在着逻辑混乱。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在大部分资产或负债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得出的资产负债表本身就不适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五、结束语

我国的财务会计框架虽然还没有明确,但是会计目标仍然是以委托责任观为主,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的不可靠,就更谈不上相关了。我国的会计存在着这些问题,关键还是没有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彻底的改革,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了使会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会计计量需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作者单位: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2]谢诗芬.基于价值和现值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2003.

[3]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会计研究,2007.2.

猜你喜欢
新准则
新会计准则下发电厂会计成本核算对策
和而不同:职工薪酬新准则的财税差异透视
浅议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新职工薪酬准则会计核算研究
新准则下外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探析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