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薇》看《诗经》战争题材诗歌的厌战主旨

2009-06-03 03:14邵立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采薇诗经

摘 要:《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队生活的艰难困苦,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厌战心理。通过《采薇》,我们能够大致地了解《诗经》中战争题材诗歌的厌战主旨,进而使我们更加理解先秦时期人民的战争观。

关键词:《诗经》 《采薇》 战争题材 厌战主旨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作品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队生活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战士保家卫国与思亲念家的复杂心理。且看原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

全诗共六章。前五章为第一大部分,是戍卒对昔日服役思归的回忆。第六章为第二大部分,写征人归途上的心情。

根据《诗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遗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以“采薇”起兴,按照朱熹《诗集传》的说法,也许是“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2]故诗的前三章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三种变化,从薇菜的“作”(初生)、“柔”(柔嫩)、“刚”(坚硬),表示时间的推移,重叠了三次“曰归曰归”,表明期待已久,归而未得,单调、烦燥、不满的心情溢于言表。下以“岁亦莫(暮)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三句相承接,把忧愁、还归和时光荏苒用复叠的方式连在一起,反复以“欲归不得——一年将尽——我心忧伤”渲染出一种怅恨哀怨的气氛。以下章节,用常棣花起兴,以“彼尔维何”和“彼路斯何”两个设问句导入,“翼翼”四牡配上“象弭鱼服”,保持“岂不日戒”、“岂敢定居”高度警惕性的士兵,显示了“玁狁孔棘”情况下周朝反侵略战争的赫赫军威。“一月三捷”既是当时作战情况的记录,也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必胜的信心。

末章写戍卒归途所见,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种截然不同的季节特征,表现了今昔截然不同的悲喜感情。“昔”字,兼有概括、收束前五章回忆、开启下文的作用。而眼前景、口头语,不假修饰地淡淡道出,却又兴寄深微,自然天成。正如方玉润所说的那样:“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千古常新。”[3]

这首写边防戍卒服役思归的作品,将战事之频繁,戍卒之思归,军中生活之艰苦,抗击外侮的决心交织在一起,于爱国与眷恋家室、战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生嗟时的矛盾情绪冲突中,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战争心理,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特别是末章情景交融,化景语为情语的写作方法,成为后世写作边塞战争诗努力追攀效法的楷模。

通过《采薇》,我们能够体会出《诗经》战争题材诗歌的主旨——厌战、思乡念亲、向往和平。这类诗歌还有很多,比如《小雅·东山》、《唐风·鸨羽》、《王风·君子于役》、《小雅·杕杜》、《小雅·何草不黄》、《豳风·破斧》和《邶风·击鼓》等。

《诗经》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这里所说的战争题材诗歌,是就其表现的社会生活范畴而言。从广泛意义上讲,所谓的战争题材包含战争与徭役等方面的内容:鲁洪生先生认为,战争诗主要指“《诗经》中记述周人抵御外族侵略或平定内部叛乱等战争的诗”;徭役诗主要指“《诗经》中反映士大夫或下层百姓为统治者四处奔波劳役的诗”。[4]涉及到《诗经》中的具体篇目,大致为30余篇,作品有:《卷耳》《汝坟》《草虫》《殷其靁》《击鼓》《雄雉》《式微》《伯兮》《有狐》《君子于役》《陟岵》《葛生》《小戎》《无衣》《匪风》《东山》《破斧》《采薇》《出车》《杕杜》《六月》《采芑》《祈父》《蓼莪》《无将大车》《詹彼洛矣》《绵蛮》《渐渐之石》《何草不黄》《常武》《殷武》。

严格意义上的战争题材,主要就是指前面所说的战争诗,即“《诗经》中记述周人抵御外族侵略或平定内部叛乱等战争的诗”,主要代表作品有《小雅·六月》、《小雅·采薇》、《秦风·无衣》、《豳风·东山》等。这种诗数量不多,估计大致为前面所列作品的半数,其它作品有:《击鼓》《伯兮》《葛生》《小戎》《无衣》《东山》《破斧》《采薇》《出车》》《六月》《采芑》《祈父》《詹彼洛矣》《渐渐之石》《常武》《殷武》。

战争对周人的农业生产造成损害,给人民的生活造成动荡,因此,更多的战争题材诗歌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通观《诗经》的战争题材诗歌,从国家到个体,从征夫到家人,普遍地对战争报以厌弃的态度。而周人的厌恶战争,乃是由于“战争不会给他们固有的社会地位带来任何的改善”。[5]

总之,通过《采薇》,我们能够大致地了解《诗经》中战争题材诗歌的厌战主旨,进而更加理解先秦时期人民的战争观。

注释:

[1]所列作品主要参考唐莫尧《诗经全译新注》,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版。

[2]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105页。

[3]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41页。

[4]鲁洪生:《诗经学概论》,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5]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沈阳: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

参考文献:

[1]毛诗正义(上中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诗经全译新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4.

[3]鲁洪生.诗经学概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4]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邵立志 河北 唐山师范学院滦州分校 063700)

猜你喜欢
采薇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隐形男友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白桦林
“采薇”意象释疑
巧用《诗经》解难题
杨柳
妖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