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温棚辣椒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2009-06-29 02:50蒲国年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寒地区防治

蒲国年

摘要介绍了高寒地区温棚辣椒常见的几种病害发生的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为辣椒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温棚;辣椒病害;发生;防治;高寒地区

中图分类号S436.4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094-01

乐都县是青海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供应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随着蔬菜保护地种植的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耕作制度和作物生长环境发生变化,蔬菜病害的发生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也给菜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乐都县主栽品种辣椒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蔬菜种植者参考。

1辣椒疫病

1.1症状

疫病是辣椒的一种毁灭性灾害,前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水浸状小病斑,扩展后环绕茎基部呈水浸状暗褐色,而后枯萎死亡。成株发病时,病叶上有淡绿色近圆形斑点,逐渐扩大,使叶片软腐脱落。病果的果蒂部有水浸状暗绿斑,潮湿时长有白霉,病部呈褐色腐烂,干燥后成褐色僵果。发病严重时整株枯萎,并向四周蔓延。

1.2发生规律

病菌随残体在土壤及种子上越冬,土壤中的病菌是主要的初浸染源。次年借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到茎基部及近地面果实上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囊,经风雨、气流重复浸染,病苗发育适温28~3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

1.3防治方法

1.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十字花科作物、小麦实行3年以上轮作;对种子进行消毒。

1.3.2药剂防治。用25%瑞毒霉75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500倍液,每隔7~l0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用45%百菌清烟剂3.75~4.50kg/hm2熏蒸。

2辣椒白粉病

2.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白色霉斑,不久在叶正面褪绿,叶背面布满白霉斑,后变为灰白色。

2.2发生规律

病菌可在温室存活越冬,分生孢子在15~25℃条件下经过3个月仍具有很高的萌发性。孢子萌发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在田间主要靠气流传播蔓延。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适温15~30℃;侵入和发病适温15~18℃。一般25~28℃和干燥条件下该病流行。分生孢子萌发一定要有水滴存在。

2.3防治方法

2.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其他蔬菜实行1~2年轮作,并深耕晒垡,促使病菌死亡。

2.3.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防,7~10d喷1次,连喷2次。田间出现病叶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20倍液喷防,7~10d喷1次,连喷2~3次。

3辣椒病毒病

3.1症状

辣椒病毒病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花叶型,多发生在苗期和初花结果期,植株顶叶呈明显黄绿相间的花叶,有的叶面皱缩,明显的褐绿斑驳;二是坏死型,病株顶部叶片茎部或沿主脉变褐坏死,有的幼花柄部坏死,引起落花落果,顶部成光杆;三是条斑型,凹陷,果实变黄,多是从果尖至上半部出现色条斑。

3.2发生规律

辣椒病毒病主要是蚜虫接触传播,种子也能带毒传播,高温、干旱、重茬连作发病重,一般辣椒比甜椒发病轻。

3.3防治方法

3.3.1农业防治。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前茬收获后定植前,用百菌清烟雾剂与敌敌畏同时进行温棚熏蒸处理。

3.3.2药剂防治。苗期防治花叶病毒病,可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或硫酸锌500倍液;中后期防治坏死型和条斑型病毒病,可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77%可杀得800倍液,7d喷雾1次,连喷3次,结合喷施磷钾肥和微肥,增强抗病能力。

4辣椒根腐病

4.1症状

辣椒植株发育不良,较矮小。后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清晨尚可恢复,反复多日后植株枯死。病株茎部及根部皮层变为褐色至深褐色,呈锈腐状。最后病部缢缩、腐烂、皮层易剥离,露出暗褐色的木质部。

4.2发生规律

病菌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

4.3防治方法

4.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豆科、瓜类、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栽培,合理密植,以小水勤浇,防止积水。

4.3.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高寒地区防治
苍茫宏旷华润瑰丽
苍茫宏旷华润瑰丽
苍茫宏旷华润瑰丽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高寒地区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病害预防处置措施分析
高寒地区粉性砂填筑路基施工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