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评价来指导朗读

2009-07-09 08:01姚凤荣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鸟岛蝴蝶谷多音字

姚凤荣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读”的意识普遍增强,课堂上读书声响起来了,学生读的次数多起来了,但学生的朗读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认真反思,笔者觉得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一、对学生“读”的评价不准确

新课标对各学段的朗读水平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但部分教师对这些要求不明晰、不清楚,也不了解自己学生的朗读处于什么水平,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就不够准确,比较常见的错误是无意中拔高了朗读要求。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鸟岛》

师:各种各样的鸟儿陆续飞来,六月的鸟岛成了鸟的世界。谁能读出鸟多、鸟蛋多、鸟窝多?

(生读,正确、流利,但语气较平淡)

师:你没有读出鸟岛的热闹景象,坐下吧。

(刚才朗读的同学低下了头)

师: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突出了“密密麻麻”)

师:比较好,应该把“各种各样”、“一个挨着一个”、“到处”都读得重一点。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把上述词语读得很重,但显得很生硬、很做作。)

(师皱起了眉头,无奈地叹气。)

《鸟岛》是一篇低年级的课文,案例1中的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已经达到了课标的要求,理应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老师对低年级“读”的要求不明晰,任意拔高朗读要求,结果该生不但没受到表扬,还挨了批评。长此以往,必然会挫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甚至会以为读不好是因为自己笨,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二、对学生“读”的评价不具体

语文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朗读,很多老师要么评价不足,要么评价过火。

评价不足:学生读后,教师要么没有评价,要么轻吐一个字:“嗯。”

评价过火:“真好!”“太棒了!”

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2〕《台湾的蝴蝶谷》

师: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谁能读出蝴蝶谷的美?

(生读)

师:很好!谁再读一遍?

(生读)

师:真棒!我们要向她学习,读出蝴蝶谷的美。

案例2中,“真棒!我们要向她学习,读出蝴蝶谷的美。”“棒”在哪里?是通过哪些关键的词语、重点的句子读出了蝴蝶谷的美?是停顿处理得很棒?还是句子的情感表达得很棒?这样的评价,听起来很甜,却是搪塞学生的“棉花糖”,没有多大用处。

教师的评价模糊,缺乏针对性,无法将学生的“读”引向更明确的方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趋向“读”的表面化,泛泛而读,不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三、对学生“读”的评价过多讲究技巧

教师过多地强调语音、语速、重音、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而引发、调整学生的情感不够,没能使教材内蕴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相沟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

案例1中,教师指导学生把一些关键的词语读重,试图通过重音的处理表现出鸟岛上鸟多、鸟蛋多、鸟窝多的热闹景象,结果并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朗读效果。教师很无奈,却并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指导。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评价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学会正确、巧妙地评价,不仅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上一个台阶,还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抓住闪光点评价,便于模仿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名师的教学案例:

〔案例3〕《落叶》教学片断(窦桂梅老师执教)

师: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别人是好的习惯!

生:(生读)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师:我要跟你握握手,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我读得很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当”是一个多音字,你读对了!

师: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得准确。(学生齐读)

师:接着读。

生:(生读)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我也要跟你握手,知道为什么吗?提示一下,这里也出现了这个“当”。

生: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我读对了。

师:这个“当”一会读作“dānɡ”一会读作“dànɡ”,你看他一遍就读得这么准,我们来读读。(学生齐读)

初读时,读得正确、流利是主要目的。窦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读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读书,从学生的角度指导多音字的读法,变难为易。既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读,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二、突出关键词句评价,促进感悟

〔案例4〕《翠鸟》教学片断(于永正老师执教)

师:谁来把二、三节朗读一下?要读出感情来,先练习一遍,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去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节)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师插话:“疾飞”读得好,让人听了感到翠鸟飞得很迅速。)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师插话:“‘轻轻这个词读得很轻很慢,让人感到翠鸟落得很轻。)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师插话: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完“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大家齐读这一节体会体会。)

于老师在学生朗读时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指点,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备“读”,哪些词语是关键,首先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指导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总之,教师对各学段学生的朗读要求要清晰,不要任意拔高低、中学段的朗读要求,对学生“读”的评价要及时、客观、公正,以保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为前提。评价要具体明确:好在哪里?应该怎样读?评价同时即指导,用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层次,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猜你喜欢
鸟岛蝴蝶谷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鸟岛
蝴蝶谷
我们生活的鸟岛
鸟岛游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土耳其蝴蝶谷:未被玷污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