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教育体系探索

2009-07-09 20:08赫桂梅赫桂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实训学院

赫桂梅 赫桂丹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形势,并根据我国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独立学院课程建设教育体系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时由原多个专业(或方向)合并而成的一个管理学类专业。目前,全国已有近300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但由于独立学院特定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各高校基础差异较大,因此培养方案差异也较大,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认清我国当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形势,建立特有的独立学院教育体系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79年,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与演变。早在1979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工学院、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就设立了管理工程专业。如华中工学院1980年开始招收“物资管理工程”本科生,哈尔滨建筑大学1981开始招收“建筑管理工程”本科生。1989年,教育部将“建筑管理工程”和“基本建设管理工程”正式列入由其第二次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993年,教育部将“管理工程”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正式列入由其第三次修订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998年,教育部在第四次修订和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对建筑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管理工程(部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以及原本科专业目录外的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和国际工程管理四个专业调整合并为工程管理专业。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286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其中独立学院有73所。

独立学院是指在公立普通高等院校中设立民办机制进行管理的二级学院。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独立学院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独立学院学生是有着一定特殊性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进取心强,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容易让其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特定涵义分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讨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这既是我国工程管理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是独立学院开展创新教育工程的必经之路。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既不是纯粹的工程学科,更不是纯粹的管理艺术,它是对工程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除了传授管理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外,更要注重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讲述。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交通规划课程、工程经济与可行性分析课程及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及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及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及课程设计。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并有一定的交叉重复现象,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及对实践工作技能的训练也是如此。所以要提高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质量,就要制定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1.培养目标

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乖斗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工程管理专业所属业务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做了基本规定,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在这一框架和思路下,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又为工程管理专业制定了教学计划,构建了四大系列平台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工程经济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法律类课程及其相关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独立学院,应加快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的改革,顺应21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那么对于独立学院来讲,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培养目标适当调整,以突出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2.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要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中,除了要注重复合知识结构外,还要注意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应用性和服务领域的针对性。工程管理是由原多个相关专业归并而来的,是一种宽口径的专业。因此,在工程管理专业内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利于发挥独立学院自身的优势,办出特色。根据独立学院的师资和学科基础,我们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教学体系观点。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是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为此,可将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学科、专业学科整合成校级平台课程(通识课程)、院级平台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拓展模块课程)、实践环节四个大类,从而形成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拓展方向四个层次的新课程体系,这四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缺一不可。

第一层次为独立学院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基础知识课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等。考虑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还适当增加了编程语言、数据库设计、网页制作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第二层次为独立学院在校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如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等。

第三层次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首先限定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如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然后按照工程项目管理、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组,规定每个小组中的主干课程和最低应修得的学分数。与此同时,规定专业基础课程的最低应修总学分数。

第四个层次为专业方向拓展课程,注重学生向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与延伸,如开设了特种结构,使学生了解仓储建设的基本设计原理;开设了Project软件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的方法与过程。

由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可见,所有课程均为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服务:哲学、经济学、管理学侧重改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数学、运筹学、计算机、房屋建筑学等课程主要侧重改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是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方法论的方法论课程;项目管理课程需要正确思维方法为指导等。所以,这种教学体系侧重了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使之养成面向问题、自定解决方案的习惯,走出在书本中寻找具体技术方法的怪圈,鼓励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实践

传统的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能力培养以知识的掌握为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为辅。然而,综合学生在就业时的反馈信息,约有20%的单位要求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工程一线去,独立解决各种工程问题,如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明示要求学生要能够独立编制工程预算。所以在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诸多能力中,实践能力最为重要。独立学院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设计型、综合型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及要求,自己拟订实训(验)目的、方法、步骤、标准、要求,并提出所需仪器、工具、设备、材料等,向实训教师申请实训时间,批准后在实训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进行练习,最后写出实训报告,并进行实训能力测评,根据实训过程和测评结果综合评定成绩。这种开放式的实训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克服了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带来的学习不同步的负面影响;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节约时间,进行其它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稍差的学生也不会因此失去实训『的机会,或降低实践的效果。

2.工程管理专业不是纯粹的软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考虑建设专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工程管理信息实验室,如安装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各种软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展各种模拟实验,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建设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工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综合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几大类,其中实习环节质量最难控制。与其它专业相比实习环节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好的实践做基础,后续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等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注意体现办出优势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

各高校都选择自己在办学过程中已形成的优势和特色领域作为专业方向,并且在学分的分配上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办学优势。例如,三峡大学利用地处三峡工程的区位优势和熟悉水利水电工程的学科优势,侧重于水利工程管理,选择投资造价管理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注册造价师知识水平的高级人才;类似地,天津大学也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选择国际工程管理这一专业方向,按五年学制培养;各独立学院也应该注息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结论

独立学院最为近几年新兴事物,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独立学院兴办的工程管理专业,除了借鉴一二类大学的经验,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现状,努力探索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队伍,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对于我国工程管理领域以及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中图分类号:G61

参考文献:

[1]项喜章,付晓灵.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分析[J]化学高等教育2002,(2)26-29.

[2]祝亚辉,余渝娟,黄志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93-194.

[3]宇德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29-131.

[4]陈碰仔.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棵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2).28-30.

[5]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3-5-15.

[6]刘巨钦.办学机制创新与教育资源优化——回归创办独立学院的根本目的[J]独立学院发展2008,(1 2):48-52.

[7]李明顺,蔡瑛,吴唤群,高幸.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3,(2).55-56.

[8]张飞涟,李昌友,王盂钧.试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1.12.

[9]李世蓉,刘梦娇.高等学校合校浪潮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去向在哪里[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9):89-9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实训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掠影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