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的构建

2009-07-09 20:08邹玉红吕英海李桂江韩秋霞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教师队伍基地

邹玉红 吕英海 李桂江 韩秋霞

[摘要]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分析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的措施;强调学院、系部及教师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方式,同时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教师队伍

引言

生物工程专业属于技术性、综合性、通用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生物发酵、制药以及环境生物处理和食品加工等过程和设备的生产、研究开发、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校内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基地,让学生加强对企业工程环境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

由于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内高校表现出极大的办学积极性,目前全国范围内设置生物工程专业的学校多达百所,其中重点院校20所。与国内外同类学科相比,我校的生物工程学科点也是在化工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矿物加工、生物降解材料的等方向互相渗透,具有一定的的行业特色。学科点所属的生物工程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已经毕业三届学生,近40%的学生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类科研单位研究生,其余则走上了生物工程领域相关研究所、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总的看来,尽管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底子薄,学院教学科研经费紧张,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问题对于普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存在许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习模式的问题

从国内生物工程行业发展现状上看,我国的生物工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是高度集成化、连续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装置,另一方面是传统作坊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的生产设备。这给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前者由于厂方顾及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因此,一般不允许学生直接动手操作,技术资料也往往保密;而后者,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对培养学生专业的专业技能于事无补,且实习内容也不能很好满足。主要表现为:实习时间短暂,实习过程蜻蜒点水,甚至流于形式;实习岗位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就业选择多元化需求;实习单位漠视,把实习视为一种负担,积极性不高;实习主体的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实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学校的实习经费和实习时间有限,学生难以到条件理想的单位进行实习,要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学生实习模式,即“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企业进行实习”,这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可行的,并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工厂企业要讲究经济效益,而学生实习过程则对企业的正常运作或多或少地造成干扰或影响,使得这种合作方式逐渐不适合于形势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高校学生传统的、单一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当今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2.教师队伍本身的问题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群体中大多数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并且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相关管理工作的。在素质和能力上,他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擅长知识传播。第二,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学历高,受过更多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较强。然而其研究成果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体现,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距离。第三,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少,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过在企业或事业等单位的工作经历。以上特点使当前的教师队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不一致,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基地的构建

1.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措施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根据我校的特点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可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和形式,不拘一格。

(1)内部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即学校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实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与市场接轨;从学院、到系部乃至教师个人,均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深度进行,即校系产业合作开发型。由学院或系部与企业合作兴办产业实体。采取资金入股、科技成果入股、人才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兴办股分制实体。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共建技能型人才培养新平台。

内部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解决教师的科研活动缺乏实验场所和经费的支持这个问题;同时教师的科研成果又会引导实习工厂的产品开发和升级换代,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是外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即学校通过合同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实现三方互利共赢。比如我校可以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与青岛周边的酒厂、啤酒厂建立较为稳定的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并与这些企业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聘请这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授。以上实习基地每年都要接纳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工作,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校可以为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并主动参与到科研和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中来,形成良好的循环,实现三方互利共赢。

2.产学研教育模式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教师素质和能力也应该强调实践性,即具有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实际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开发能力等。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一般本科院校应该按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要求构建教师队伍,加大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改变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改变教师队伍的结构。

为了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应从两个方面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进行改变。首先,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从生产管理第一线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讲授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或者通过讲座、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与教师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兼职教师还会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接轨;吸纳他们参加科研活动,可以带动教师的科研成果尽可能符合社会需求,并及早转化。因此,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的比重应该大幅度提高。第二,从生产管理一线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在专职教师中加大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比例。这些教师经过一定的培训之后,可以成为既有教学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可以对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产生更深入长久的影响。

(2)改进管理制度,增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参加科研开发、生产实践和经管管理活动,让教师了解相关行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方法,提高相应能力。具体鼓励措施包括:在教学管理中,把同一个教师的课程尽量集中,留出整块的时间让其从事科研开发和企事业的生产管理实践;在资金上,建立实践活动专项资金,以保证教师的培训经费等等。

结束语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等院校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专业优势,建立相应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建立一套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基地资源优势,真正使实践基地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使高校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促进了高校内部的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办学活力,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作用,必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44

参考文献:

[1]阮文权 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4)43-45

[2]周文锦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55-57.

猜你喜欢
产学研教师队伍基地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我的基地我的连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