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校考热”的思考

2009-07-09 20:08杨仲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艺考考点考场

杨仲迎

[摘要]近年来,艺术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备受社会、家长和考生的关注。艺术校考是艺术高考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当前艺术校考的实际现状出发,并以亲身到省外多年的参与组织音乐加试为例,阐述影响艺术校考科学公平公正的诸多问题,适时提出有效的建议方案供广大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和相关政策部门参考,以期尽可能地实现艺考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艺术校考录取高校招生

艺术校考热现状

近年来,艺术高考的j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艺术校考,更是让人感同身受,形成空前的“艺术校考热”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关注程度高

由于艺术校考是高考的一种,是关系到考生前途的重大转折点,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考生家长及考生的极大关注。艺术校考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繁荣和安定。

2.录取比例小

统计表:某高校2006-2008年在山东省组织的艺术校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该校的艺考录取比例竟然达到了45:1,数字触目惊心。面对如此“僧多粥少”的现象,国家的艺考模式和制度亟需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艺术校考热产生的根源

艺术校考热的现象不是空穴来风,宏观上来说是国家生源结构的变化所致,大量的生源和较少的招生计划导致了很多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选择了艺考的道路;微观上来说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觉得艺考不像文考那么“难”,文考太需要动脑筋、伤脑筋,艺考只需要展现一下肢体动作或者动动口就可以了,相对单纯考文化“容易多了”,如果再加上某些“饶幸”的因素在里面,就更值得一试了。正是考生心理上的这种避难就易、一点侥幸心理使得他们都蜂拥到艺考道路上,造成艺术校考热现象。

艺术校考存在的问题

艺术校考中,从考生备考到高校组织考试到结束每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导致艺考的不科学、不公平甚至不顺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考点条件达不到考试要求、考生资格审查不严、面试过于主观化、重复设置考点、考试内容不科学、考试安排不合理、招生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招生过程管理不严格等等。

促艺术校考科学、公平、公正的对策

使得艺术校考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公平、公正基本原则的做法就是对考点、高校及评委从政策、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给予考生一个能够充分展现的平台和机会,尽量减少人为的不利因素。本文以到省外音乐加试为例来作简要分析。

1.对考点的要求

对于高校到省外组织的艺术校考,必须要求考点的考场硬件的配置、组织考试的流程、对考生考试过程的服务等落实到位,这是保证考试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1)考场的条件、硬件的配置。根据艺考的要求,考试的考场必须符合艺考的要求,让考生能有一个展现的良好环境,使其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要求,考场必须配备钢琴和具有录放功能的机器。可以根据考生的要求给予伴奏或自带磁带和光盘;同时考场的光线和温度等要适宜。不要让考生进了考场之后就像进了审讯室。而且温度太冷,在弹钢琴或者其他乐器的时候手指被冻的僵硬,伸不开手指,对于项目是乐器的考生来说影响很大。

(2)考点的组织要细致周到、服务工作要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考点的组织要规范,服务要全面、到位。这一点对于候考的考生来说相当重要。由于艺考基本上就是面试,相对较慢,如何安排好候考的考生,让其稳定情绪,把最佳状态保留到面试的那一刻是非常关键的。有的考生从早上排队候考一直到中午才轮到上场,精力和耐力都严重消耗,再加上是冬天,最佳状态很难达到。有的考点安排了大量的候考教室,让考生按先后顺序分批分组在室内候考,并提供茶水食品服务,有条不紊。使得考生心情愉悦,不再担心由于饥寒交迫、心力交瘁等外在原因而引起考试成绩有失水准的情况。

2.对高校的要求

(1)规范招生管理,增强招生透明度,维护考生权益,确保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招生。其主要内容是“六公开,四严格”:即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严格高校招生调整计划的使用管理,严格高校定向就业招生管理,严格独立学院招生管理,严格高校特殊类型的招生管理。同时,整个招生过程纪委监察人员要全程监督,直至成绩核实公布之时为止。此外要加强对组织者和评委的要求。加大管理的力度,防微杜渐,坚决不能使其从自身“瓦解”。

(2)适当控制考生数量。一方面可以提高考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阻止部分考生的盲目性,某种程度上为社会节约了成本,减少考生家庭负担和个人压力。

(3)改变初复试合一的考试模式,增加面试的次数。根据当前生源庞大的形势,众多高校采取了初复试合一的考试模式,就是以一次面试定结论。表面上是减轻了考生应试环节,减轻考生应试的困难度,实际上是减少了高校的组织操作的程序,同时却减少了考生再一次争取的机会。复试对有实力的考生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好事,减少了一些考生因为侥幸而得高分的可能。比如,北影的考试就有三试,经过三次筛选,最终才会确定合格考生。虽然这样实施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保证了科学和公正,高校可以重点考虑一下。

(4)进行分项测试,评委各司其职。由于很多学校分组不分项,或先录像后评分等等,再加上评委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成绩失实。鉴于以上情况,作者觉得较为科学的方法是:不同测试项目的考生到不同组参加考试,有几个不同的项目就分成几个组,每个组由该专项的专业老师作为评委。

(5)取消二次设点。坚持“同一平台,一次机会,一次高考”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可想而知,如果同一年高考同一学校可考多次,这绝对是与公平公正的原则背道而驰的。从前面的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该校一直都重复设点,重复考试的考生约占总报考人数的五分之一。换而言之,这近五分之一的考生较其他的考生来说相同条件下多了一次机会。作为招生高校,根本就不应该给考生提供这样不平等的平台。

3.对高校评委的要求

(1)增加考场的评委数量。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评委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如果一个考场的评委的数量越多(一般4-5人即可),考生的成绩就越客观、越可信。有的高校就可以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也有的高校直接取平均。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综合多个评委的意见就会给出考生更科学、准确的成绩。

(2)评委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评委自身来说,每个评委都不是活在真空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情。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如果个人或者串通其他评委进行徇私舞弊,这是对考生的不公平,也是对学校以及自身形象的损坏。另一方面是指评委的态度,

主要是和考生的沟通。作为评委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正确引导和配合考生,迅速稳定考生的心态,让其发挥出真实的水平。

(3)增加单个考生面试的时间。音乐加试,一般的面试时间是五分钟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考试内容可不是那么简单,包括:视唱、主项、副项、听音和练耳等。所谓的“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理论对于年龄甚小的考生来说是不完全科学的。评委至少要听考生表演完完整的一段,然后再给出客观的成绩。

(4)增加考生与评委的“互动”,加大相互监督的力度。评委的评判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评委一旦落笔,就等于对考生宣判,成绩将不再改动。采取相互监督的“互动”方式,让考生由被动变主动。评委“主宰”考生分数,考生可以反过来监督评委的行为,如可以防止考场上评委之间“交换意见”或与考生对暗号串通作弊,造成评分失实等等。高校要充分发挥这种制约的关系,使得考生和评委双方都不敢“恣意妄为”。

(5)制定评委管理条例,明确和细化面试评分标准。从这两个方面也可以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评委的行为,使得考试更科学、可靠。

4.对高校招生人员的要求

(1)招生工作人员首先要正直、有原则,要一切以考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严格遵守招生政策和法规制度,坚持“六公开”,坚持“依法招生、廉洁招生、阳光招生、和谐招生”。2003年8月,媒体报道了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招生黑幕:两名基本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却以美术专业课高考“状元”和“榜眼”的身份被录取;在海南大学教务处组织的2002级学生专业课抽查中,居然一半学生不及格,甚至出现2分(百分制)的离谱成绩。随后的调查显示,这并不是学生高考作弊的问题,该院美术系一位学生坦言:“招生老师收了我的钱”。该事件值得我们每一位招生人员深省。

(2)切忌“一切从简”的做法。招生工作人员要明确艺考目的——就是选拔人才。因此就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这样就会一味追求所谓的“微率”,而应该为了选拔人才而工作,这样才会将招生工作的每个环节做细做实。

(3)招生人员要对招生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俗话说:招生无小事。招生中只要出了事情就是大事情!都无法弥补。因此,我们做每一件工作都要有详细周密的计划,每一个环节要及时准确落实到位,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看,换个角度检查一下还有没有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鉴于以上叙述的诸多因素,作者最后想提醒考生一句,艺考从捷径变成独木桥,报考人数逐年递增速度过快,录取难度很大;艺术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被舆论形容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考生要了解当前的招生、就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智地选择艺考的道路。否则,发现行不通的时候再回头考普通类已为时过晚。

参考文献:

[1]黄敏姣.对“艺考热”的再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1).

[2]邵留生.艺考,为何让考生进退维谷.教育与职业,2009,(04).

[3]胡黎娜.“艺考”并非“易考”——你准备好了吗.山西教育(招生考试),2008,(03).

[4]巩伟艺术考试“过热”现象浅说.艺术教育,2005,(05).

[5]张桦.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特殊要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5).

[6]刘芳.由“艺考热”引发的思考.乐器,2008,(05).

[7]张伟.对艺术高考热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美术大观,2006.(12).

猜你喜欢
艺考考点考场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我的艺考之路:播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Creative Cram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艺考“不易”,应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