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学院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

2009-07-09 20:08刘元秀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成人学院

刘元秀

[摘要]据研究,我国成人高校中青年教师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或重或轻。本文在Maslach职业倦怠(burnout)理论基础上,基于四川教育学院实际,分析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呼吁本院乃至全国的成人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关注中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科学地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四川教育学院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对策

引言

1974年,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身心疲劳与衰竭的症状。后来,Maslach等人认为职业倦怠是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其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由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构成;而且,员工与工作在工作负荷、控制、报酬、社交、公平和价值观冲突六个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据研究,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都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或重或轻;其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成人高校的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尤为明显。这种状况不仅会对教师个人发展产生负面效应,更重要的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降低,甚至恶化教育环境。本文在Maslach职业倦怠(burnout)理论基础上,基于四川教育学院实际,分析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呼吁本院乃至全国的成人高校的领导和教职员工关注中青年英语教师的成长,科学地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四川教育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成绩卓著的成人高校,正处于从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转型时期。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为之感到自豪,但同时也为之担忧。因为,本应是学院脊梁的部份中青年教师的工作面貌正发生着消极的变化,产生“厌教”、“厌学”情绪,表现为低(情绪低落,效率低下,自我成就感低)、浮(性格浮躁)、冷(对学生、同事态度冷漠而缺乏人性的温暖:人格解体)、懒(懒于工作,懒于进取,懒于挑战)、怕(怕苦累,怕体制的革新)、拖(办事拖沓)、散(涣散而无凝聚力)。外语系作为学院的一个最大的系,中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上述职业倦怠现象在这批教师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职业倦怠的成因

中青年英语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职业倦怠,其原因多种多样,笔者结合Maslach的职业倦怠及匹配理论,总结如下:

1.学生方面。首先,生源复杂,使教师忙于、疲于应对。学生主要来自四川各地,他们层次不同、民族不同:有普招的、有成招的,有专科的、有本科的,有高考落榜的差生、有补录进来的高才生,主要是汉族的,也有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其次,他们大多学力比较低,教师教学吃力,并无成就感。最后,学生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致深,迟到、早退、退学、转学、在退学和念学之间踟躇的大有人在,使得教师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格魅力,情绪低落。

2.教师方面。学者们倾向于认同职业倦怠更多来源于个体。但除了性格使然,笔者认为理想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使教师变得浮、冷、懒、怕、拖、散。首先,一般而言,教师希望自己课时量适中,但事实上由于师资不足,教师工作负荷过重,出现不同程度的性情浮躁、身心疲惫,甚至有些积劳成疾。其次,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希望自己教的学科与自己研究方向吻合,选用的教材适合学生,可往往事与愿违,担任的是另一个方向的课程,专科使用的是本科的教材。这样不能实现教师应有的价值,不利于个人专业的发展,长此以往,科科都教、但科科都不精,没有权威感,效率低下,失去活力和创造力。另外,即将施行的新的工资制度,即绩效制使得原本安于现状的教师很不适应,彷徨,无赖。

3.环境方面。引起职业倦怠的最初决定性因素中不能排除环境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构成了教师工作的环境。首先,学校分配给教师的任务繁重,可是教育是服务性行业,收入并不高,加上课酬没有因职称不同而不同,几乎一刀切,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使其积极性遭受一定的打击;学校的一些激励机制也有点滞后,教师也由此渐失热情与激情,办事拖沓,少与同事和领导交际,对学生冷漠,甚至出现毕业时逃课的学生不认识老师,不逃课的学生老师不认识的现象;学校的某些部门似乎事情较多,经常让固定的一部分同学(常为班、校级学生干部)旷课,替他们打杂,扰乱了教学,教师有不被重视感;学校处于转型期,好些专业挂靠别的高校办学,教师缺乏归属感;学校有了新校区以来,教师在两个校区间来回奔波,很是疲惫。其次,中青年教师所处的家庭通常是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一家,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很大。最后,社会对成人高校的不认同,或者鄙视的目光使得教师缺乏优越感,凝聚力就无从可言。

职业倦怠的对策

综上所述,四川教育学院的中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好几个方面,但是主要原因是校情。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应对:第一,全教院人齐心协力,实现成功转制,提高在社会上的地位;第二,虽然在生源方面我们别无选择,但我们可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规范其行为,稳定其情绪,提高其精神面貌;第三,教师个人要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认清自我价值,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调控,慢慢地走出倦怠;第四,学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条件允许范围内提高教师待遇;明确任务分配;实行公平的工作业绩评定体制,把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要放在重要位置;另外,呼吁社会对成人高校及师生多一点理解与包容。

笔者坚信:在上述积极措施帮助下,教师个人、教育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最终能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情绪,顺利度过低潮,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真正实现上岗、上手和上升的飞跃,推动英语教育健康、科学地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成人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成人不自在
学院掠影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Un rite de passage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