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如何建成省级教育强县

2009-07-09 20:08刘荃信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合阳县合阳强县

刘荃信

[摘要]县域经济落后、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很低、地方财政力量薄弱的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把发展教育放在有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经过数年的努力,在省内率先建设成省级教育强县。陕西合阳县的经验是: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县级统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贫困县创建教育强县的先进模式。

[关键词]贫困县创建教育强县

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县域内,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似乎是比较容易的事,因为他们有较好的地方财政的大力投入,有较广泛的社会经济力量的支持。但是,在一个县域经济落后、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很低、地方财政力量薄弱的县域建设一个省级教育强县,却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笔者通过参加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合阳县省级教育强县的验收工作,深有感触。合阳的经验是: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县级统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了贫困县创建教育强县的先进模式。

基本情况

合阳县位于渭北旱塬东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辖12镇4乡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6.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2元。

合阳县现有中小学校238所,其中高中4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22所,小学207所,民办学校3所;有县教师进校1所、幼儿园59所、乡(镇)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16个,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53所。全县教职工4845名,在校学生78400名,在园幼儿14752名。

合阳县是1989年教育部确定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2002年成为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工作5年来,合阳县按照“以“创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开展教研教改,使教育事业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

合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兴县富民的奠基工程,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财力相对薄弱的条件下,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全县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成效显着,适龄儿少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青壮年非盲率、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比率和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普及了高中段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持久,农科教结合富有特色,职成教为农服务网络健全,成效显著;信息技术教育普及面宽,作用发挥明显;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得力,整体素质较高;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运作规范,成绩突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合阳县创建教育强县的成功做法

1.领导重视,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战略第一位。合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把教育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了《合阳县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和《合阳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实施方案》。把教育工作列入党政领导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了县、乡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责任,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学校、部门定点帮扶学校的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挂帅、党政配合、各方协作的高效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坚持四个“优先”,即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保证,教育建设优先安排,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优先督办;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强”工作,主要领导经常下乡下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工作;教育局党政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带领全县教职员工进行“创强”;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乡镇政府尽职尽责,全县上下合力攻坚,促进县域教育快速发展。

2.想方设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合阳县建立了教育经费支出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的管理、审计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运行机制。三年来,解决学校建设用地420亩,减免税费79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资金达3.65亿元,其中,县本级财政和社会融资2.75亿元。教师工资全部收归县管,专户管理,按月足额发放。合阳县先后完成校舍建设项目98个,改扩建寄宿制学校33个,撤并校点88个,全部消除了学校D级危房,中小学校常规部室建设基本达到省颁标准。

高中段学校建设力度大,高中阶段教育达到基本普及程度。合阳县吸纳社会资金1.2亿元,建成占地33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合阳中学新校。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内设配置水平较高。2007年9月投入使用,入学学生7000余名。“创强”以来,合阳县多方筹资2800万元改善职教中心办学条件。与陕西风动公司联建的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投资1000万元,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

3.坚持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合阳县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燎原计划示范县,多年来坚持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合阳县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统筹各部门、行业举办的职成教育资源,合力开展为农服务活动,紧紧围绕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年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000人。合阳县学校骨干体系基本健全,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所、省级示范初中3所、省级示范小学4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所、省级教育强乡镇7个。

县上筹资128万元,建成16个乡镇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上挂、横联、下辐射”,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农技校为辐射点的职成教服务网络。合阳县结合燎原计划的实施,在全县建成苹果、红提葡萄和奶牛等种养殖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203个,培植科技示范户429户,接受绿色证书培训21924人,获证2528人。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近3年实现劳动力转移1.8万人。职教中心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探索“双元制”办学模式,着力打造“洽川技工”品牌,已向社会输送3100多名职高毕业生。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早在1996年,合阳县就着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建设,2005年高标准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县已配置计算机5666台,建成光盘播放室532个,卫星教学接收室31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46个,多媒体教室57个。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接人了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高中建起了校园网;县上建成省级标准化电教中心,开通了合阳教育专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全县。通过远程教育应用年等活动,

强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使用率和教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初见成效。2006年,在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研究成果评选中,合阳县有30件作品获奖。

5.重视教育科研,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合阳县所有中学均设有教学研究室,乡镇设有小学中心教研站,全县拥有专兼职教研员113名,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健全。合阳县创新教研模式,大力开展“城乡互动、联片教研”活动,注重教师课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培养,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3个,省级课题9个,已结题8个,发表教学论文300多篇,教师课件制作获奖480项,中小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中获奖620人次,教育质量连续多年位居渭南市前列。

合阳县创建教育强县的启示

1.领导重视、政府战略决策及其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创建教育强县的关键因素

创建教育强县,政府行为必须首先落实,这是法律赋予我们县领导的神圣职责。合阳县领导干部把抓好教育作为最大的发展工程、最大的民心工程,强调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抓教育就是抓发展后劲,抓教育就是抓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把成为“教育县长”、“教育乡长”作为一个理念,一种境界,一项追求,高度重视教育,亲手抓好教育,使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

合阳县成功创建教育强县,最大的功劳应归于它们的施政理念,在于他们重视教育的战略决策;同时也在于县级部门、乡镇各级领导的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真正把民众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业绩的事的领导,就会把发展县域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真正的造福于当地人民。

2.创建教育强县不一定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前提

好的县域经济是县域教育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但又不是决定性条件;县域经济欠发达,同样可以促进县域教育大发展,建成教育强县。合阳经验打破了那种认为经济发展了教育发展与公平的问题自然会解决的“经济决定论”。

教育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通常意味着教育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与公平。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也会提供相反的例证,如阿马蒂亚·森所言,“问题的关键是: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成果是如何使用的”。经济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和促进教育发展与公平在多数情况下有两个不同质的问题:前者影响的是教育投入的总量,后者关注的是如何分配和使用确定的教育经费。一般而言,前者对后者并没有决定性。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教育的发展与公平的指标却超过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教育发展与公平的表现却很不相同,这就说明两者虽有联系,但不是一种线形的、刚性的联系。促进和扩大教育公平,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同样大有可为。而且应当看到,今天的中国教育,整体上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的短缺状态。无论是中西部地区还是东部,教育事业都在大发展,但是如何发展仍然是个问题。许多地方仍在实行“锦上添花”、“劫贫济富”的政策,不惜代价大造“重点学校”,“树起一根杆,倒掉一大片”。这迫使我们思考,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主要问题究竟是缺钱,还是缺乏正确的理念?

合阳县是农业经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率先跨入陕西省教育强县之列,它的成功,为国家贫困县推动县域教育均衡、持续快速发展的开了先河,说明了县域教育的发展,其决定的因素不一定是县域经济的大发展,而主要靠的是使先进的理念,是人的因素,在于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所以,任何工作中只要真正发挥人的因素,就会无往不胜,创造出人间奇迹。

3.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综合利用是降低县域教育成本的重要手段教育

合阳县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途径,在陕西省率先创建了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他们利用撤校并点调整出的教育资源,投资30万元,在王村职中旧址建成“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建有花卉苗木园、农作物实验园、杂果园和温室大棚,设有手工操作间、洗衣训练房、缝纫操作室、烹调练功房、德育室、影视演播室、安全教育室和行为养成教育室等,可容纳400余名学生同时在校接受培训。基地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对全县所有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采取分期分批轮训的办法,对学生集中进行德育专题宣讲,进行养成教育强化训练,开展与当地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既节约了基建投资成本,又满足了学校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需要。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建成以来,已培训学生2000余名,社会反响良好。

4.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建教育强县的最根本条件

合阳县十分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推行教师竞争上岗和城乡教师交流服务制度,初步形成了教师岗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三年来共吸纳高校毕业生260人,充实了教师队伍。三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学生、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活动,全面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进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四是注重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2003年以来,1870名教师通过在职进修提高了学历水平。

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5.96%、86.73%;小学专科以上、初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分别占到81.7%、42.47%;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0 7%,专兼职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三年来全县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98.6%。合阳县拥有省级特级教师5名,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6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98名,教学骨干200名,教学新秀300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敬业奉献,开拓进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使合阳的教育质量水平及其持续发展况如省级先进行列。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建教育强县的中坚力量和根本条件。

5.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基础是创建教育强县成功的沃土

领导正确英明的决策,其实现离不开最广大的群众的支持。合阳是我国黄河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成风。合阳的经济发展虽然比较滞后,但是合阳人民重视教育,重视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积淀却是十分深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基础,是合阳人民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战,是创建教育强县成功的沃土,也是县域教育均衡、公平、超越发展强大动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2006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新投入机制下陕西农村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批准号:06K004Z);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省级统筹下陕西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运行机制研究》(批准号:FHB070407);陕西省教育厅2007年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公共财政下,陕西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运行机制研究》(批准号07JK0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东平.中国教育公的理论与现实。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2]陈至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1月29日.

猜你喜欢
合阳县合阳强县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渭南市卫健委督查 合阳县健康学校建设情况
陕西合阳 “智慧人社”方寸之间显便捷
合阳“两团一队”助推乡村振兴
腰酸腿疼,点按合阳穴
合阳推行“党建+3C”提升组织力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