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

2009-07-09 20:08何旭珊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岗位管理工作

何旭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职院校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以贫困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而勤工助学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的一个重要渠道。文章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入手,着重从勤工助学的涵义、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现状和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的涵义

勤工助学是在国家、社会、学校的扶持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资助性报酬,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增长才干,用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勤工助学不仅是从物质上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勤工助学更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需要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现状

勤工助学活动尽管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实际存在的主客观条件限制严重制约勤工助学的健康发展。

1.思想认识不全面

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将勤工助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配套措施,而不能将其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层次上考虑问题,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勤工助学放到应有高度。

2.勤工助学基金来源渠道单一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1999年6月发布的《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各高校每年必须从学费收入中划出5%经费,专门用于勤工助学工作,适当提高勤工助学补助标准,加大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补助力度。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紧张,学费划拨部分缺口很大,基金无法真正到位,给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机会自然有限。

3.勤工助学岗位增设太少,远远不能满足贫困生的需求

高职院校学生多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生多是现实存在的,学生大多愿意参加勤工助学,但是岗位偏少,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岗位尤其偏少。大多数的贫困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说明贫困生有较强的自立、自强意识,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以增加生活补贴,减轻父母的负担。贫困生认为勤工助学岗位很难找,说明目前高职院校急需开辟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贫困生的需求。此外,贫困生认为勤工助学的岗位与专业不对口,说明如何更好地开辟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的岗位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4.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缺乏专门的培训和指导

贫困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珍惜勤工助学岗位,但他们对如何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了解,这说明高职院校对勤工助学的学生缺乏专门的培训和指导。某些高职院校就在《勤工助学管理暂行规定》中增加了“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的部门,应指派专人负责对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这一规定,要求各部门指派一位老师协助管理本部门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这就包括对在岗的贫困生日常工作的管理、教育、工作量的监督等。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世界观,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我们从事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勤工助学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所开展的一项有偿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因此,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要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工作,进行管理,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勤工助学管理工作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要以生为本。做为高职院校从事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人员,更要做到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宗旨,关心、热爱学生,帮学生之所急,处处为学生着想。因此,更有必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践当中,将学习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有效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成才意志,让贫困生通过勤工助学,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获得上大学所必需的部分费用,从而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自身的实际本领和才干。可见,这项工作本身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牵动着如何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大问题。

3.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勤工助学首先应扩展校内的助学岗位,鼓励并倡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同时,也要注重开拓校外勤工助学渠道。目前,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社会“热”度明显不够,因此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及时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和社会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动员他们关心、扶持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并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使之成为对贫困生最有力的资助渠道之一。

总之,勤工助学工作是国家资助贫困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更进一步加大勤工助学力度,从而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毛宇锋.勤工助学: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4):112—114.

猜你喜欢
贫困生岗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