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2009-07-09 20:08关丽艳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班主任

关丽艳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中日常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知识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缺乏自控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度较大。加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对职业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应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并在班级管理中灵活运用,让班级管理企业化,公司化。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职能

实现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计划: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形成合力。根据目标预先

安排和筹划,安排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怎么做。

2.组织:为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班主任应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环节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3.指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本班同学进行引导,沟通,指导,使同学们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4.协调: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使教育教学工作和谐一致,减少和消除矛盾,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5.控制:按照既定的目标,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使工作能按计划进行。及时控制班内的活动,防止问题的发生。

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物色好班级的首席执行官——班长

虽然班级工作是班主任亲手做的工作,但建立合理的班级组织,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根据班级管理目标,按照统一指挥,分权和权责对等,精干有效,专业化和协作相结合等原则建立近似直线的组织结构,并按能级原理选配人员。

1.要物色好班级的首席执行官——班长。班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本班与本年级,沟通自己与全班同学的关系,同时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加深与全班的感情,为日后的班级建设打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2.班干部队伍建设。班内干部配备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班级目标能否实现。班级的于部可以分4个层次:(1)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团支部书记和班长。(2)班级的中层干部——团支委与全体班委。(3)基层干部——小组长和课代表。(4)自发性的临时干部。

3.让班干部明确工作任务及各自职责,并把它制成镜框挂在墙上,用于监督也用于自律。

4.定期召开班委会,让班干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而对于准备组织开展的活动,事先则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采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并指出搞得出色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开展时更加完善。

运用激励原理,进行人本管理

班主任可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学生的多种需要加以归类和确认,针对未能满足的或正在追求的需要进行有效激励。在实际工作中系统的对待班级中每个不同的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要因人而异,施以适当的诱因,并且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争取取得最佳效果。为达到激励的效果,可选择不同的途径:

1.目标激励: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他们不是教育的淘汰者而是社会的带头军。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社会目标定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人生目标定位。

2.参与激励:通过吸收同学参与班级决策和管理来激发学生的工作学习热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3.竞争激励: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由于这种形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输赢感,因而能够较好地满足一些同学的成就感和自尊心。推行学生干部(班委会成员、团干部、科代表、寝室长等)竞聘制,制定出明确的竞选规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使学生体会执政者的不易、管理的艰辛,从而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班干部是旗帜,是班级的领路人,因此班主任应注重班干部榜样的树立与完善;严格要求班干部以实际行为影响学生,用具体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

5.影响激励: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同学们的关注、效仿,给同学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6.情感激励:通过情感的和谐交融来激励同学们努力奋发,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活力倍增。充分了解、关心和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就是爱护、关心和全面了解学生,从而使学生在集体中体验到家的温暖。

7.危机激励: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克服困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的就业不是简单的手工操作,而是技能与耐力的抗争,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他们的养身之道,立业之门,他们的一生靠技能改变命运。通过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激发其进取精神。

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团队精神

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是一种个性文化,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可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

1.带领学生布置好班级的“硬环境”,在“班级外表”上做文章。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等事务,不定期抽查学生在教室和宿舍的物品的安全和规范,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结合各种活动,用自己的手装扮自己的“班级家园”。自己画的张贴画,自己办的黑板报,自己设计制作的挂饰,自己讨论决定物品的摆放,力求规范且别具一格。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

2.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有益的文体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举办一些联谊活动。各类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

3.制度文化的建立,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文化环境;也是一种强制性文化。有了组织,要有制度做保障。学习和遵守学校《学生守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细化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和文明礼貌约定,安全公约等,并且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抓好班级一日常规,在这些大家自定义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下,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制力和自觉性,形成良好的班风。

观念文化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了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鼓舞者,应善于把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协调一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不同性格的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信心、有共同奋斗目标、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因此,班主任既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同时还必须学习管理学知识,使班主任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班干部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