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9-07-09 20:08雷惊鹏黄存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训人才

雷惊鹏 黄存东

[摘要]本文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网络技术专业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工作入手,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强调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网络技术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教育部长周济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要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政策措施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人才质量和人才数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合格的网络技术人才逐步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之本,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其具体内容的制定随着市场变化也在不断调整之中,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简单地采用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会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理论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的尴尬局面。经过反复讨论,我院网络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和创新适应能力,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等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网络组建与维护的操作经验,达到相应的外语水平,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密切结合行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在“教”和“学”两个方面都应当注意:教师的授课应以实践为主体,补充足够的理论知识,即“实践为主,理论须用、够用”为准则;学生的学习应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网络课程的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多动手、多操作。此外,课程设置既要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改和调整。这种更新不仅仅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还表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上。

我院网络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主要由哲学、法律、外语、体育、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等课程组成,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培养职业能力的形成。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组成,旨在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知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规划、组建、维护和管理的具体内容,培养良好的专业技术。

4.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之余,根据自身兴趣,结合未来职业需要,展开自主学习。选修课程内容相对广泛,使得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多管道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引进高素质的网络专业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其他多种途径,促进师资力量的持续发展。

1.转变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指导方针。原先的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展开教学,容易导致最终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理论知识充分但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密切,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市场需要,主动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力量。一方面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3.开创多种交流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通过展开教学比赛、不定期听课、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纠正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编写适应现实教学需求的教材,有的放矢。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兼职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通过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

加大实验室投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是高职院校的必要组件。实验实训环节对于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该环节的不可缺性,通过合理、必要的实验实训,能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该环节的所需高投入,由于所需的设备繁多,价格昂贵,因此对于高职办学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弱点。

通过学院的统筹安排,我院网络专业建立多个专业机房,保障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主要依靠网络基础实验室、网络设备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促进学生对网络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解。同时,在每个学期末,根据实际需要,集中一到两周的时间,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开展一些合理的网络建设项目。

实验实训基地是高职办学最基本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有硬性的规定和要求,没有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需求相适应的实验环境和实训基地,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同时加强外联,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促进考试改革,完善职业设计与就业指导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其“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性非常明显。因此,职业技能与就业问题将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采用理论考试与行业认证、设备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考核水准,同时学生通过考核可以获得相关的证书,方便用人单位参考。在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讲座、讨论、演讲、选修课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展开就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素质指导,确保毕业生以良好的姿态跨入社会。

结束语

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使学生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纷繁复杂的网络原理,体会网络的精彩所在,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是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志码:A

参考文献:

[1]陈智俐.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职业圈》,2007,(15):186.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S]教高厅[2002]5号.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