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定量分析技能的培养

2009-07-09 20:08张立颖廖朝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高职实验

张立颖 廖朝东

[摘要]定量分析操作是工业分析、生物制药、制糖类专业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树立量的概念,加强目的性教育,正确示范,精心辅导,强化考核,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高专定量分析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兴起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定位在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型、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又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直接关系到后续实验的效果和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能否达到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要求。对此,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目的,明晰“定量”

首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明白掌握好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是做好实验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要求测定的结果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准确度,方能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不准确的分析结果会在生产上则导致产品的报废、资源的浪费等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又依赖于是否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滴定开始时的要求是“见滴成串”,但临近终点时要放慢速度,使溶液一滴、半滴、甚至四分之一滴的滴入,否则多加入一滴(约0.04mL)所产生的误差将超过允许范围,分析结果就不准确。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有些学生实验报告得到的结果误差大甚至实验失败,往往是基本操作不过关不规范,如试样在转移过程中损失了小部分、滴定管读数不准确不规范、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没有稀释至刻度线或超过等,这些在平时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的误差在分析上则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一味的强调所谓的精确和精益求精是毫无意义的,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实验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取用25.00mL液体和量取25mL的蒸馏水溶解样品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必须用25.00mL的移液管准确量取,溶液的凹液面必须与刻度线相切;而后者只需用量筒大致量取就可以了,至于量取的是24mL或26mL对实验结果没有根本影响。

精心准备,精讲多练

实验前的准备包括了教师的预备实验和学生的预习两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整个实验的成败乃至教学效果的好坏。一方面教师做预备实验可以再次熟悉实验的整个流程和获得样品的准确结果,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关键步骤,在后续的指导中做到胸有成竹、重点清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前对实验进行预习,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并在实验课开始前严格检查、提问,通过这个过程强化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避免学生养成“课前不预习、中途照方抓药,课后没印象”的坏习惯,使得学生在实验中能有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基本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上。

良好的操作习惯,需经过规范的训练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时,讲清操作的要领和注意的事项,做到严谨、规范、准确、细致,因为教师的示范水平对学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易犯的错误有一定的预判,从而在讲解示范时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定量分析对操作有着严格、细致的要求,一堂实验课过多介绍各种操作技术并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要求学生,做到精讲多练。

严格要求,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从操作概念到操作表象再到具体操作最后是熟练运用。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个别性错误随时进行纠正,对较普遍的错误,集中进行再次的示范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滴定过程中有漏液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持握滴定管活塞的姿势不对至使活塞松脱,或者玻璃活塞设按规范涂好凡士林等,教师应立即要求学生停止滴定,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纠正错误,因为一旦养成习惯很难改正。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让其他同学观摩、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往往与其教育背景、个性特征(如观察力、注意力、稳定性、灵活性等)有关。在进入高职前,有的学生是理科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比较感性的认识,有的却是文科生,对化学非常生疏;有的学生操作非常小心细致,但动作慢条斯理,影响了实验进行的速度,有的则动作快捷,但粗心大意,对要求严谨、细心的操作缺乏应有的耐心,结果容易出错。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在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个别辅导,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好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课后小结,科学考核

实验课后的小结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除肯定好的方面外应着重指出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带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把操作技能的考核列为分析化学的成绩之一是使用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在给定时间、给定题目的情况下,学生完成操作。评分标准主要涉及以六个方面: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数据的处理及实验卫生习惯等。这样做,既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也使得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实践表明,学生在明白掌握好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之后,在教师的严格要求、耐心辅导、科学考核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学好相关的专业课程,迎接今后的就业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出版社,2002.

[2]余德润,阳东青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高职实验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做个怪怪长实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