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选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09-07-09 20:08辛向仁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学分制教学资源

辛向仁

[摘要]选课作为学分制的核心,是保障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完善选课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学分制改革,才能将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文章结合陕西师范大学选课工作实践,浅析学分制下选课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特点,为选课工作顺利实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高校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重要特征。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日益推进,选课工作已成为整个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保障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选课工作在整个教学管理流程中居于中间环节,它是在每学期开课计划和课程安排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为后续编排考试和成绩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我校选课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例进行探讨。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信息化,选课工作日益成为教学管理的关键部分。选课就是允许学生在学校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学生可参考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校事先编排的总课表来选排自己的修读课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修读的课程和学习进度。因此,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完成选课工作,学校一定要做好选课前的相关数据准备工作,更要确保整个选课实施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选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1.学籍信息的准确无误

学籍信息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信息,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学籍异动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选课顺利进行。日常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年级、专业、班级等信息在选课开始前必须维护正确无误:一方面,学生专业名称与实际不符合将直接导致其培养方案的变化,即学生选课时没有具体的培养计划作为依据;另一方面在学分制初级阶段,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学生必修课程一般还是采取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编排,首先保证学生必修课程的学习,然后学生再参照除必修课以外的空闲时间段选修适合本人的选修课程。如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籍有误,将导致学生选课时无法参考必修课程以外时间选修其他课程。根据以往的选课实践,学生休学、复学、调整专业等学籍异动工作均应在选课前维护正确,否则,将造成局部工作的混乱。

2.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和准确的开课计划是选课的基本依据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学分制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也是学生自己选课和制定本人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一个不能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修订的开课计划,也是无法完成培养合格人才任务的。为了保证选课工作顺利进行并有据可依,要加强教学计划的日常管理、规范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强化开课计划的实施工作。

3.能够平衡教学资源占用和资源效能两者关系的排课原则,是保障学生在有限教学资源条件下能够有更大的选课空间的前提

学分制要求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程,同时,授课时间应相对分散,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排课时须提供给学生授课时问相对分散的课表,让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上课时间和生活节奏,但这又不能不受到现有教学资源的制约。排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避免冲突现象的发生,主要包括学生冲突(即避免学生在同一时间上不同的课程)、教师冲突(即避免教师在同一时间讲授不同的课堂)、教室冲突(即避免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在避免冲突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选课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学生能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学业,同时积极稳妥地推动学分制改革,使之更合理,更科学。

积极组织实施选课工作

1.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高选课工作效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高校学生选课数据量大而多,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学生选课工作量太大,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错误,手工处理选课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也无法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更新传统的选课观念,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网上选课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2.全方位的选课培训,切实让每位学生了解选课办法.正确操作,选到满意的课程

为了切实做好选课工作,学校应起草选课通知、选课指南等系列文件并及时公布给相关老师和学生,并做好相关人员的选课前培训工作,只有相关人员了解选课办法后,才能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学生选课工作。目前我校选课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务处分别举办几次大的培训会对全校教学秘书、本科生导师和各行政班班长进行网上选课培训;第二阶段由各学院教学秘书对本学院学生进行培训,本科生导师给学生提供选课的参考意见,各行政班班长可以给学生网上选课实际操作提供帮助。

3.制定科学的选课流程,确保学生有多次选到课的机会

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对课程的修读人数、修读条件都有相关的限制,只有制定科学的选课流程,才能保证学生能公平、稳定地完成选课工作。我校选课流程分为:预选、正选、补退选、微调几个阶段。具体如下示意图:

预选时学生依据自己选课计划和学校已编排出的总课表在网上进行预报名,此阶段所有课程不限制选课人数;预选结束后学校根据选课结果和教学资源调整课程,然后根据优先级进行系统抽签;正选阶段学生在网上对自己预选阶段已预定且预选人数大于课容量的课程确认抽签结果,未中签和未参加预选的学生可以补选还有课余量的课程;补退选阶段学生可以退掉试听后不满意的课程,还可以补选其他还有课余量的课程。

在课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学生经过预选、正选、补退选三个阶段后,基本可以公平地在已开设的课程内选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如还不能满足,学校可在微调环节予以处理。

完善选课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规范教学计划

专业培养方案既包含国家对专业人才的统一要求,又体现各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反映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规格和层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先确定相对稳定的培养目标,以保证在学生选课过程有据可依;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要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课程网络结构,构建与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是选课的基本条件,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课可选,因此在课程开设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层次课程,开设高质量的课程,特别是选修课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的保证,以便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和选择度,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2加快教学资源建设,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保证课程数

量和质量

充足丰富的教学资源是选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加大学校硬件设施(教室、图书资料、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排课方式,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开设数量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须进一步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要建立课程建设委员会,要求开课教师必须上报相关材料(包括教材、课时、考核内容等),由委员会组织专家严格审批,择优录取;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察评估,优秀的课程予以奖励并给予建设资助,不合格的课程停止开设,以确保课程质量。

3.建立完善的导师制

近几年的选课实践来看,虽然学生有了相对自由的选课空间,但部分学生选课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导致其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和完整性,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保障选课的顺利实施,应建立和完善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专业以及发展方向的意愿等综合情况,帮助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完善知识结构。导师制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和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专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发挥最大的潜能,避免学生在选课中出现避重就轻、舍难取易的倾向,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处理选课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选课管理工作牵扯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诸多方面,它是学分制的重要环节,选课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有效保障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反思,才能把选课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将学分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l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2):237-239.

[2]梁方君.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3,(2)

[3]林静.构建合理网选模式服务高校选课管理[J].文教资料,2005,(22).

[4]曹莉艳.我国高校选课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9).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学分制教学资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