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普通高校的学风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07-09 20:08董俊杰马廷滨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学风普通高校建设

董俊杰 仲 倩 马廷滨

[摘要]学风是高校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氛围,它具有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高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育人的重要方面。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形势下,普通高校学生学风状况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培养人才而言,它应渗透于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普通高校的学风现状及成因分析

1.当前普通高校的学风现状

(1)学习氛围不浓,厌学问题突出。

一部分学生应试思想、功利思想和浮躁的心态较重,沉静好学的氛围不浓;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交友、娱乐休息、社会工作、勤工俭学及就业的关系,学习精力投入不足;少数学生自律意识淡薄,不好好学习,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考风考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学生进人大学后面临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心理负担过重,遇到困难挫折时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绝望等等。

(2)可比性、标志性学习成果不突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考研率不高,与同类学校相比差距较大;第二课堂不够丰富活跃,科技学术活动含金量不高,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成绩不稳定,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不高;部分同学人文底蕴薄,基础知识不厚实,专业功底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2.学风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原因

(1)就外部环境来看,学风是社会风气的折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制约着我们的学风建设,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侵蚀着学风,学校周边环境严重冲击着学风建设;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以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源综合素质有下降趋势,给学风建设带来诸多实际困难。

(2)就学校内部来看:由于学校发展的任务重,学风建设的精力投入有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力度不够;同时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学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紧张、空间拥挤等实际困难,硬件设施、环境条件、教学基本建设等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扩招和后勤社会化也增加了学风建设的难度等等。

加强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优良学风建设的根本。首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监督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其次,通过优秀的学生工作人员队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促进学风建设。

2.加强学生基础管理,健全优良学风监管体系

学风建设教育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学风建设要工作重心下移,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课堂、班级和学生宿舍,建立“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宿舍楼一寝室”学风建设体系,实行学风联系人与责任人制度,推行专职辅导员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学生党员包寝室,加大对课堂、宿舍、自习场所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风培育离不开养成管理,要紧紧抓住日常管理中的四个“率”和四个“人数”,做好学风监测工作。四个“率”是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晚自习率、学生作业上交率和考试不及格率;四个“人数”是考试不及格、留级与退学人数、考试作弊人数、学习成绩明显好转或成绩明显下降人数。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可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也可通过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来取得状况数据,使之得到较有益的监控,使学风建设更有针对性。

3.大力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科技竞赛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开展课外学术竞赛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展示的平台,使其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技竞赛、专业实践、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把第二课堂开辟成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做好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提前有个规划,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当前灵活的就业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产生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培养忧患意识,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奋发进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5.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学风建设为出发点,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开展各种高尚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育人环境。帮助大学生激发学习的热情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高校实现培养专门高级人才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学风建设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周金聪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4,(5):104-106.

[2]彭莉.试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l(2).

[3]谭建国.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策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猜你喜欢
学风普通高校建设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