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实用化倾向的分析及借鉴

2009-07-09 20:08王晓凌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办学德国培训

王晓凌

[摘要]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德国的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职业培训方式的实用化倾向。德国高职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学院和企业实现双赢。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现行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地方企业的需求,使得高职教育在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方面提高不明显。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加强培训方式的实用化,凸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关键词]“双元制”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它除了有比较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之外,还有独具一格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双元制”办学模式,促进了德国高职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使学院和企业实现双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矛盾:在办学上,存在学校“热”与企业“冷”的矛盾;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供求上,存在企业急需人才与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主要是我国高职学校的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所致。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借鉴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从本质上改革现有课程模式,强化实用化教学。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的特点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以能力为目的的使用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和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其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上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处处体现了其实用化倾向。

1.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生产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相对稳定性,体现专业设置的综合性和适应性,德国职业教育以职业分析为导向,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对培训职业进行重新的界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动态的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它强调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有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是劳动者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很陕地重新获得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能力。

3.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双元制”模式理论课程的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三门专业课始终围绕职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人深开展。这种模式的实践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有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4.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

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些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变为主动地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训和提高。

5.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分析

1.它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双元制”工读交替、学工结合的学习制度,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它促进了校企双方的实质性合作办学,实现了校企双方双赢的合作目标。通过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一方面,生源和就业渠道相对稳定,学院得以集中精力抓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依托学院的智力、技术资源,通过“订单式”模式培养自己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解决了企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3.它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利于职业学院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良性就业。

4.它对师资队伍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和高素质,而且要不断学习,及时地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确保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借鉴与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较快地发展时期,已经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与企业界相脱节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强化实用化教学内容。

1.改革教学计划,突出实践学习。在教学计划加强基础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学制三年,第一学年进行职业基础培训,第二、三学年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三年中实践课要占总课时的70%。第一学年60%的时间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4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学习;第二、三学年20%的时间学理论,20%的时间在校内实践学习,60%的时间在企业实践。三年的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的课时比大体为2:2:6。

2.改革课程设置,增加课程认识实习。同绕培养目标,精简课程门类,实现整体课程设置综合化。在课程学习中增加课程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课程认识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

3.改革教学内容,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在搞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敬业精神、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4.改革教学形式与方法,实践学习渐进为生产实习

(1)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中分科教学、集中一次性生产实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校内实习一般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采取从课堂、实践场所到培训企业的“三点”式教学,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技能培训的层次,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精确熟练的高度。

(2卜走进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校外实习基地可分为协议式企业和订单培养企业。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为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架起了桥梁;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实践改革提供了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蔡炎斌.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6(5):32—33.

[2]徐晓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点及启示[J]衡水学院学报.2007(2):21.

[3]何正贤.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8—19.

猜你喜欢
办学德国培训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