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2009-07-09 20:08张艳丽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实践性院校

张艳丽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面临问题的反恩,探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高职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使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主要特点是:1.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2.教学要有鲜明的现场性、技术应用性、综合性和可供技术研究与开发和训练的特点与功能。高职院校主要由普通高校下设的高职学院、成人高校转制和中职学校升格三类组成,目前还没有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计划与大纲,因此实践性教学安排是因地制宜,各显特色。

目前高职教育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及教育持怀疑或排斥的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整体不高;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就业形势日趋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内容不够系统。①公共基础课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②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③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关系不明显;④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⑤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缺乏灵活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①缺乏真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②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③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④忽视兼职教师的作用。

总之,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规模相比,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以社会需求为主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1.转变教学观念。①教育模式由狭窄的单一性变为宽口径多样化;②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真正变为素质教育;③由呆板地教变为灵活多样、创造性地教;④实践教学由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变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⑤考试目的由单纯检验掌握的知识变为检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改革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加强实用型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

3.改革教学内容。①专业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增强针对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特色。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构课程体系。以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删、简基础课内容,将相关学科和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③增加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时,增强实用性,突出实践性教学,实施“订单式”教学。④学生作业突出实用性和课题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理论应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检验。⑥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实际的实用性讲义,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

4.教师专业人才市场机制的引入,增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培养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融“教、学、做”为一体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岗位课程”目标、任务、知识和能力体系。

5.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评价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要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

立足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之路,进一步优化办学模式。借鉴国外“双元制”的办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产学教育。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核心业务能力模块,改革课程内容,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有利于学生熟悉工作岗位的要求,了解岗位技术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全面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为企业承担课题研究,开展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实现校企双赢的互动机制,派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了解现代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开阔教育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2.专业与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要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来设置,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来设置专业与课程,以达到专业与课程相适应,使人才资源按社会需求得到较为有效的配置。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心理基础。

4.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为学生系统、全面地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造就出具有独立人格,融知识、能力、技术于一身,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服务于人民和国家的人。

猜你喜欢
基础课实践性院校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