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新教师如何在教改中构建职业认同

2009-07-09 20:08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认同感群体指导老师

张 华

[摘要]教改给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新教师的认同感可以在师生互动中、新型师徒关系中和群体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和巩固。

[关键词]新教师教改职业认同感

引言

在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从教学法和教材的改变转向处于教改一线的教师。教师们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教学,对某些新的教学法不一定认同。而教改强调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平等,教师是参与者和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唯师是从。这会对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构成威胁。本文通过作者的跟踪观察,对新教师如何构建职业认同提出若干建议,希望对教师教育带来借鉴意义。

职业认同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身份认同旨在使处在某一群体中的个体主动建立一个认知和表达体系,在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的、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遵循什么规范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并表现蹦相应的主体行为。Shulman认为,教师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最终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

认为认同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与群体成员的联系中形成。认同感是我们在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经验与社会赋予这些活动的意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同感的构建过程是动态的。Lave和Wenger指出新教师到专家教师的发展过程经历不同的身份投资,新成员最初在群体的边缘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渐渐进入到群体中心,最后以完整的身份认同参与教学实践。教师自我的生活经历及在群体活动中的参与度都会影响其当前的认同感的构建。因此教师在构建认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因素。

如何构建教师认同

本文是对某高校一位英语新教师小温的人职最初两年的跟踪研究的结果。该校名为RICH的英语课程改革在全国英语院校中小有名气。由于该教改挑战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占据教育体系主要地位的Tyler课程模式,挑战教材的权威,教师势必进入一种未知的探索世界。许多教师在教改群体的边缘徘徊不前,也有象小温那样的教师在群体里很快找到认同。本文将结合从访谈、课堂录像等方面收集到的资料,对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做简要分析。

1.师生互动中建立认同

教改中的英语教师不再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而是如何根据学生进行教学,即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主意识。当教师对教学过程、教育的本质、课程的内涵等问题都有更深的理解时,他的自我认同感就会丰富起来。RICH教学让学生自选话题进行同伴教学是个有效方法。例如小温老师的一堂课上,学生自主选择了上课的话题,并通过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做口头报告,下面的同学和教师一起围成一圈坐着。学生还自己组织讨论、对上课的同学进行评价。课堂上,学生们自由交流、相互欣赏,在合作和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发生了。教师始终没有着重语言知识和技巧,她只是跟学生一样专注地听、问、参与讨论。学生们也只是讲述他们自己身边的故事,引发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和理解问题。课堂里看不出很多语言教学的痕迹,却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一项实践活动,只不过在这项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用英语在交流。新教师平等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里担当辅助者、共同的学习者等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新教师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同时在表达着她的职业认同。

2.新型师徒关系中建立认同

近年来美国各学校所普遍采用的带教学徒制被认为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建立极具实效。传统的师徒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传授与学习的单向、不平等关系无法实现新教师完整的身份认同。新型师徒关系应从真诚的、平等的、合作关系的方向建立,方式如下:(1)新老师共同分享计划、资料;(2)共同参与课堂,互换角色;(3)相互展示、分享教学成果;(4)心理支持,相互欣赏,肯定彼此成绩。新教师还和老教师可以合作研究课题,讨论教学方法。与指导老师的交流能帮助新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提高教学能力,平稳地度过人职关键期,从而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认同感的转变。

3.群体实践中建立认同

Lave和Wenger最早提出实践群体这个概念。教师学习群体都有共同的特点:成员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自愿参与,相互信任并相互学习。一位教师要想成为实践群体中的一员,必须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群体其他教师取得认同。小温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课就是她与群体成员合作的一个典范。这门课原是她的指导老师的课,因为指导老师年纪大、课又多,所以小温和其他几个新教师就分工合作上这门课。小温讲怎么扩大词汇,小李讲怎样运用工具辞典,小吴讲中西文化思维。指导老师自己就具体指导学生生活上的问题。几个新老教师还一起在报告厅做了三次与学生的对话。这么实用而有效的上课方式,学生当然欢迎。这里的小温、小李和小吴都是刚来这个群体的新教师,在参与群体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感到了安全、信任和愉悦。原本是单个教师授课的枯燥的理论课,在群体成员的合作下,抛弃了教材的条条框框,上成了实际而富有意义的生活课。在类似的实践活动中,群体的各新老成员之间取得了认同,建立了和谐亲近的关系。新教师们已经融入开放、真诚和共享的群体文化之中,实现真正的学习和实践。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知识慢慢形成,而教师知识体现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总结

新教师在教改中必须面对各种观点、期望和角色,而这些因素之间不一定和谐,它们不断变化,甚至会冲突,引发他们的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中的斗争。所以教师必须参与对话,在与学生、指导老师和实践群体的交往中,了解教学的多种方法,相互分享观点,从而建立完整统一的职业认同。

猜你喜欢
认同感群体指导老师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就差半分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