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2009-07-09 20:08毛爱菊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队伍管理人员

毛爱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需要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教学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制度支撑,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对教学管理人员在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各高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配备、素质培养重视不够,致使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政策层面的支撑与扶持。国家有关部门对政治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师生比例有明确的要求,大多数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亦会按人均学时数对教师工作量进行核定,作为教师引进、配备的依据之一。加之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工作很难实现量化,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编制配备缺乏充分制度保障,不少院校出现了扩招前数百人办学规模的教学管理队伍对扩招后数千人乃至上万人规模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的现象。

教学管理干部平时工作事务繁杂,工作量大,但他们的工作只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已融入院系日常工作中,很难独立地做出大的工作成绩。加上一些高校对教学管理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导致管理人员有些想法难于实现,工作成绩无法体现出来。职称评定和晋级等工作的相对滞后,挫伤了一些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加之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后,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灵活性更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艰辛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等等,导致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流动快,尤其是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和各单位的教学秘书更是频繁更换,造成管理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2.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仍然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很难运用在管理上。虽然各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给各教学管理部门配备了电脑,建立了校园网,但是利用率却不够高,许多教学管理工作仍在沿用纸张作为信息记录的载体,这些工作占用了教学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超越眼前工作进行创新则成了一句空话。而没有创新的教学管理,只能在低效率和低水平中徘徊,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不高。

长期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人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均无法保证必要的进修、学习。同时,由于教学管理工作难于在短时间内出现显性成效,不少教学管理人员心理上充斥着碌碌无为的感觉,致使其意志消磨、惰性思想滋生、自我提高意识缺乏。此外,由于教学管理工作量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引发了教学管理人员奖惩激励机制难于建立、职称晋升难度大、提拔任用机会少等系列问题,使其工作积极性受挫、开拓进取精神缺失,导致了其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限。

3.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教学管理者把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官”,权利欲望强,服务意识差,在管理方法上主要采取行政命令手段,没有树立满意管理、人本管理、创新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没有树立面向全体师生的教育发展观、提高整体素质的综合发展观、科学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等,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高。

4.团队观念不强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学管理各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很强的团队观念,任何“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思想都会影响到团队的合作。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没有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作用,管理人员的团队意识淡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管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待加强。

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重视和制度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以人为本”即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正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领导重视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关键。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分认清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教学管理队伍的政策、措施,并使其得以贯彻、落实。此外,必须尽快改变目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滞后的现状,制定相关制度,涵盖教学管理人员编制配备、能力素质要求、培训教育、奖惩激励、选拔任用、提拔晋升等方面,使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以制度约束人、激励人、塑造人。

2.培育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强烈的服务意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立身之本。教学管理人员处于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枢纽位置,随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教学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教学实际服务。要立足本职,大胆工作,积极进取,在领导和上级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主动做好工作。同时,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开拓进取,在全面客观地把握校情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进取,善于在工作中打破条条框框,积极探索新思路,不断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为学校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

3.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奖惩激励机制

首先,应根据教学工作量、在校生人数、教学资源情况等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量化。以教学管理工作量化为基础,确定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目标,实行岗位责任制。同时,应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作为确定待遇与提拔晋升的依据之一;此外,应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促使教学管理人员树立自我提高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4.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既需要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领导科学等理论作支撑,又需要长期的管理实践作积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目前,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仍有部分人对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知之不多,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差异性很大。所以,在高校规模扩大、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繁重、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岗位培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方针政策、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培训,掌握管理规律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同时,有计划地选送一些有潜力的管理干部攻读学历,提高管理层次。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的视野,丰富和完善管理知识。通过岗位培训,全面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他们保持不断创新的热情,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服务、稳定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真正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推动高校整体工作跃匕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队伍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