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教学之我见

2009-07-09 20:08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建筑学阴影学期

陈 萍

[摘要]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入门必学的专业基础课,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常常使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专业基础不牢固,在高年级的学习甚至日后的工作中力不从心。本文将立足教学实践,从本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能力训练、考核方式几方面提几点我的看法。

[关键词]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能力训练考核方式

正文:《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是建筑学专业入门必学的专业基础课,因为它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熟练绘制工程图、建筑阴影图和透视图的能力,以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图纸被称为“工程师的语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就是这个语言的语法,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更必须有充足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知识。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常常使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专业基础不牢固,在高年级的学习甚至日后的工作中力不从心。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并期望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教学中的以下几个环节寻求些许突破:

课程设置

对于一般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来讲,《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由于基础性强,一般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学时大约为64左右。这样的教学任务量与其他公共基础课比起来不算多,可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与众多必须开设在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一起涌向学习周数短的大一新生,就会造成他们学习任务繁重,从而应接不暇。

举例来说:普通高校一学期正常教学周数一般是20周,新生进校时间又一般比正常开学时间晚1-2周,就按开学早的算减去一周,剩下19周;而进校后新生还要面临至少两周的军训,这样一来再减去两周,学生的学习周数就变成了17周;学校最后一周往往是集中考试周,再减去1周,最后还要减去这一学期中所能遇到的种种法定节假日,所以大一第一学期真正留给学生学习的周数不足16周,也就是说64学时的课程,每周要上4学时,还要抽时间补上节假日冲掉的课。

这样来去匆匆的课程使学生根本来不及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对建筑学而言,错过应该掌握的基础技能肯定会对日后进一步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为了与那些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错开时间儿推迟开设本课程,也只会造成知识结构混乱,对学生下一步所学的专业课起不到铺垫作用。

结合这种情况,我认为要解决本课程针对大一学生的设置问题,首先应该把《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一分为二,分为画法几何部分和阴影透视部分。这样就化整为零分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还要按学期设置,第一学期先学习画法几何部分,因为建筑学专业的新生在第一学期通常不会直接做设计,专业方面的练习都是墨线线条、水墨渲染、色彩渲染等,这时他们还不必绘制建筑方案图或建筑效果图,所以先学习画法几何部分为后续的简单制图任务打下基础;第二学期学习阴影透视部分,为学生在日后在设计方案图上的进一步表现提供阴影及透视技能。

课程设置的这样调整,既可分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达到提高本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以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稳定性。

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手段

根据《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需要启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建筑立体既能建立在三维的空间里又能反映在而为的平面上,而这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慢慢积累形成,如何做到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呢?

以画法几何教学为例:早期的教学只停留在口头讲述方面,学生很难根据语言描述联想到建筑几何形体的具体形态,跟不要说这些形体进行相交、相贯之后了:后来出现了教学挂图,虽然图片形式比语言表达形象了很多,但还是停留在平面上的图片,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再后来出现画几模型,可以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但是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模型虽然直观,但是成本高导致购买的模型数量及种类有限,很难做到覆盖每次讲课的每个知识点;直到前些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引人,才使画几的课堂上出现了些许生机,PPT课件既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和画图时间,又能让例题演示与教师讲解同步进行,还有借助电脑软件建立起来的虚拟模型解决了原有实体模型成本高、种类少、灵活性差的缺点,还有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插入了电脑动画演示,不仅准确直观的反映了教学内容,还增加了趣味性,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我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能够为我所用的教学手段肯定会层出不穷,只要我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打破僵局,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验教学手段

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空间感与领悟力,这仅凭理论教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必须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手脑合一,融会贯通课堂上的知识。就目前建筑学专业的普遍情况来看,有的学校全是理论课时,有的学校虽安排了实验课时,但实验课时太少,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本课程有必要开设实验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原来画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实验室来专门提供本课程实验的设备与环境,在具体实验内容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投影部分

可借助实验室里的可塑性材料,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见到的、身边的、典型的建筑形体的外观塑造出来,放到三面投影体系中,然后分别观察各面投影以验证三面投影的规律特点,加强对建筑形体的感知力。

(2)轴测部分

可在实验室中为同一形体做各种轴测投影,让学生通过观察所产生的效果来感受各种轴测投影的表现能力。

(3)阴影部分

在实验室中可借助一组模拟的常用光线,然后把不同物体放在这种光线下,调节各要素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影子规律。

(4)透视部分

在实验室中,可以用透明度较好的软布充当画面,固定起一点充当视点S,然后用细线连接物体上各关键点与视点,从而在画面上留下各关键点的透视图,再在画面上把各关键点的透视连接起来形成透视图,来展示透视形成规律,还可以变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对透视图的影响。

能力训练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日后做建筑设计而打下读图、绘图、表现等技能,所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运用到今后的实践中去,而目前我们的教学中缺的就是对学生未来实践能力的考虑,是很多学生出现大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考试得高分,而高年级时画起图来还是漏洞百出,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我们在教学中虽然内容没有偏差,只是缺少了与专业实际相联系的环节。

以作建筑透视图为例:当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过已知视高、视距、视点与画面的位置关系等条件后,就可以用建筑师法求得物体的透视,大部分学生看到习题册上给出的一些已知条件后也能很顺利的作完透视投影,但当他们脱离书本、脱离习题、脱离那些已知条件,在高年自己的设计中画透视图时却懵了,因为他们找不到那些能够帮他们顺利作出透视的已知条件,这就是学生把知识学的太死,而老师又没有很好的给学生搭建一个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这就形成了他们只会作死题,而不是把知识活学活用,老师也应该看到培养的目的不是只会让学生做习题,而是让他们掌握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旦掌握,就会使他们举一反三,学会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去挖掘自己需要的条件。

所以我认为本课程的习题应尽可能与建筑实践相结合,也只有在建筑实践中才能使理论知识不会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虚空。

考核方式

既然要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那么考核方式就必须顺应形势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再用统一的一张试卷、几道试题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我们必须增加考核的主观性,增加学生应试的灵活度,并且还要涉及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前面提到的几点看法我认为考核方式可分为两部分,一为理论部分二为实验部分,这样首先保证把动手实践能力纳入考核范围,然后理论考试部分可让学生挑选或老师指定某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小型建筑,比如学校大门、附近某个食品亭、售楼处等等,让学生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再附上透视图作为建筑效果表现图。这样一来不仅考核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还考核了学生有三维立体转为二维平面的能力,并且对建筑图的会只有了初步的接触,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课程是重要的,课程改革更是必要的,只有不断打破桎梏,突破创新、勇于实践,才能使本课程的教与学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

猜你喜欢
建筑学阴影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你来了,草就没有了阴影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