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直观教学面面观

2009-07-09 20:08严忠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材料直观性实物

严忠义

[摘要]化学教学蕴涵着丰富的直观性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直观性手段开展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深刻而牢固地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深度挖掘教学材料的直观性特点。同时,教师课堂表达语言的直观性和情感呈现的直观性的有效发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化学教学材料直观语言直观情感直观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纵观各类教育教学论著,在提及的教学原则中,都有“直观性原则”这一条,可见这条教学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地位之重要。在当前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广大教师也已充分认识到了直观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化学实验、模型、挂图、实物等,为直观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加入,更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直观性原则的贯彻,可以使化学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材料的直观

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教学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它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有效地形成学生清晰的表象。教学材料的直观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实物观察、化学实践活动、化工厂参观等直观材料的应用,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际实物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记忆、想象等。如碱金属一节,进行金属活泼性比较时,在理论分析后,利用金属钠和金属钾与水在同一条件下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金属钠在水面快速移动;金属钾快速移动并产生燃烧火焰(反应更剧烈)——获得直观表象。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

模象直观,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实际事物的各种模拟形象。有模型、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利用它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性。有些化学内容无法用实物进行教学,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这时,采用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进行教学,则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又如,取代反应的教学,虽然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但学生观察到的只是结果,对它的反应原理还是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象直观教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直观的正确选取和合理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非常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必须注意所选材料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现代性。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生动地讲解、形象地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形成表象和想象,起着直观的作用。语言直观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的时间、地点、设备和其它条件的限制,只要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认识的储备就可以进行。而这一点又恰恰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殊不知,语言直观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应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知识,学生较难理解,而它却是重要化学内容之一。教学中,教师在设法运用直观教具的同时,可再配合以直观的语言讲解:影响平衡移动的一个个条件,可以看作是平衡移动的不同动力方式,动力改变则平衡就要发生移动。这种语言的直观效果是传统的讲述法所无法达到的。这种语言的直观也使得材料的直观性得到了强化。

教师情感的直观

情感是人对客观实物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对同学的一种态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良好的情感不仅会发展学生的智力、愉悦学生的心情,而且还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情感的直观,直接影响着材料和语言的直观效果,正象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实现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直观、积极的情感,能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教师产生情感、知识上的共鸣。如氯气(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的化学武器)毒性教学,教师在化学武器以及化学武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一战时德军给英法联军使用、二战时日军在中国使用、科索沃战争)的化学史实讲述时,配合以严肃的表情、庄重的语气,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渴望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报效祖国的信念。这种情感的直观效果是其它手段很难达到的,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富于直观性的教学,可使化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感知与理解等诸多矛盾得到较好解决。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主要特征,获得清晰的表象,并引导学生从展示的现象上去认识化学的本质。把具体和抽象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但也应注意在教学中不要滥用直观,直观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以避免直观庸俗化。

参考文献:

[1]杨建华,陈鹏.现代教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装娣娜.现代教学论(第3卷)人民教育出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学材料直观性实物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巧用教材插图,打造高效课堂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似“简”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