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博客的教学创新

2009-07-09 20:08夏天静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博客理论课思政

夏天静

[摘要]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优势,基于“思政教学博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想意识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多变的发展趋势,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因此也在选择性、差异性上咀显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转变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继E-mail、BBS、IQC之后,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博客,具有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性,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教学辅助的新平台。

博客的定义及其特点

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以贴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的,按时间、主题等方式进行内容分类,而且可以进行链接的网络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和以往的网络传播方式相比较,博客就像是个人开放的私人房间,它具有形式上的丰富性、内容上的个性化、知识上的积累性、资源上的共享性以及沟通上的交互性等特点。

基于博客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

网络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面对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博客作为网络技术的新工具,具有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性,任课教师可以开设思想政治教学博客(以下简称“思政教学博客”),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已经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网络已开始成为最主要的途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人数为2.98亿,其中大学生网民达到1900万,占到6.4%,博客、论坛是他们极为活跃的领域,在校大学生中拥有的博客占到了81.4%。从这一系列数据来看,利用基于网络的博客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当然的选择。

从技术层面上说,开设博客的知识门槛很低,从申请注册,到使用维护,不需要专业技术手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全能够通过网站提供的博客技术,方便快捷地在互联网上创建、发布、更新自己的“思政教学博客”,共享信息,互动交流,潜移默化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基于教师的“思政教学博客”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论教学工作,开设各自的“思政教学博客”,利用博客的教育特性,发布信息、提供学习资源链接、与学生思想交流,将政治理论的教学和交流扩展到网络,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

1.“思政教学博客”可以帮助大学生过滤负面信息,筛选有益信息

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思政教学博客”,筛选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信息,使它们得以进入以网络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为最主要的途径的现代大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意识形态多元、雅俗并存的丰富浩瀚的网络社会中,引导大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政教学博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认同感

所谓认同,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认为与自己有相同的认知以及起源等共同之处,而感到团结、亲近、赞同、承认、认可;二是以认同对象的制度要求和规范要求自己,按认同对象的制度要求和规范来行事,最终内化形成认同者自己的行为模式。认同是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强制性认同;第二等级是利益性认同;第三等级是观念性认同。只有当人们对认同对象的认同达到观念性认同,才是真正产生了“认同感”。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强制性认同或利益性认同的状态,并没有真正产生“认同感”。基于网络的“思政教学博客”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使大学生主动猎取和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和信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观念性认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思政教学博客”可以拓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教材篇幅和教学课时的制约,教师不能很好的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而“思政教学博客”的则可为理论教学提供数量宠大的、形式多样的资料库,如理论的解读、案例的例举、文字、图片、视频等,加深和扩宽了信息渠道,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好的联系实际、把握理论。

4.“思政教学博客”可以提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

高校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的交流十分有限,而学生通过访问任课教师的“思政教学博客”,就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交流互动。在“思政教学博客”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自由、平等、真实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实地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的思想辅导。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兴趣,发布一些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同辈群体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发生对话式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5.“思政教学博客”可以激发教育者的探索精神

在基于“思政教学博客”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被不断的激发。教师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交流的协作者。要成功身兼三任,教师自身必须积极进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更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可以利用“思政教学博客”创新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实现教学相长。

注: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7SJD710074。

猜你喜欢
博客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