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及应用

2009-07-09 20:08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分工课程学生

郑 建

在美术教学中,出于学具、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养成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采用合作交流学习,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经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将试图从合作学习的作用、实施及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话题作一探讨。

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兴趣。在学生的日常习作过程中,经常有学生自发地2—3人结成一组共同进行,在手工制作中尤其普遍。当然,因为缺乏规范的指导和组织,这种合作效果并不突出,但学生对合作的兴趣却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因此,进行有组织、有秩序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进而转化为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2.促进学生的协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与同龄人的交往相对较少,个人意识较强,缺乏共同协作的观念。如果不从小加强在这一方面的培养,对其将来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合作学习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和促进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分工协作,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意见,汲取别人经验,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正确交往,学习尊重他人、服从多数,这些可贵的经验养成将给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新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内容多元化多样化,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课程领域跨越性较大,综合性强,也给学生的学习掌握和学习准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会跳的玩具》、《会游的玩具》、《会亮的玩具》等综合性课程需要学生准备大量的制作工具,给学生的课前准备带来不便;而实际使用时,这些工具的用途却又有限,常常造成浪费;如果分工准备,共同使用,就会避免这一情况。4年级的《快乐的回忆》和《藏书票》都涉及拓印知识,学生制作拓版需要费很大的力,但制好后的使用却同样有限,有“投入产出不均衡”的感觉;而且,学生把大量精力用于拓印知识,反而影响了对记忆画知识和藏书票知识的掌握。在实际使用时,笔者尝试“一版多用”,即一个小组共同制一个版,共同使用,效果良好。

合作学习在课程中的组织实施

1.学生的学习组织

学习新知识时,先在小组内部展开观察、讨论、争议、分析、实验等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进而归纳、总结规律形成小组结论;然后,全班交流,相互补充、修正,达成共识。例如在5年级的《十二生肖》一课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归纳十二生肖的表现方法,如绘画、泥塑、剪纸等;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法,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组内成员通过讨论交流,确定表现的技法、形式、注意事项等,做到既统一,又能体现学生个人的特色。

2.小组成员的统筹分工

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各自担负的任务应该有明显的分工。特别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时,要首先通过交流明确制作表现的步骤,每一步应采取哪些方法进行;然后根据各成员的能力和个人意愿进行分工,使每个人都能在作品表现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合作学习开展的初期,学生对分工和合作尚不太熟悉,这时教师应该加以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工,不要搞“平均分配”。在一开始,经常出现做第二步工作的学生坐等做第一步的学生完成后,自己再动手的现象,这样实际上并没有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合作的优势。所以,要让学生事先考虑好时间的统筹,可以共同进行的不要等。

3.作品展评与拓展

在作业的展示阶段,可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组内展评或小组间互展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互相说优点、指不足,一方面体现“旁观者”评价的客观性,一方面通过小组间的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作品的展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在《风的魅力》一课风筝制好后,可以通过放风筝比赛的形式,比哪个组的风筝飞得好,样式新颖,图案美观;使展评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4年级的《迷宫》一课,在迷宫设计好后,可以让各组交换制作成果,然后做“走迷宫”游戏,在活动中比谁的设计更有特点,这样可以使展评更具趣味性,使课程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的拓展中,小组合作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黑板报的设计制作、班级活动海报设计制作、班级小报的刊头、插图的设计制作等活动,都要求学生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合作学习机会,让组员们相互影响与督促,先进带动后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初探

1.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尝试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也有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由于学生的基础、表现能力、兴趣不一,有些学生会出现“不合群”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学生能力有限,小组不愿接纳;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体现不出作用,被别人抢了“风头”;有的学生参与兴趣不高,或者在小组里滥竽充数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在一开始分配小组时可以作一下“拉郎配”,在各小组内体现高低搭配的形式,让学生各得其所;在分工时,让学生都能有所安排,能者多劳,不能者也量力而为,使每个人的作用都在合作中得到体现,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和别人在小组中的价值,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共同参与。

2.课堂纪律的组织问题

相对于其他课程,学生在美术课上一般较为放松,纪律性也相对松弛一些;而合作学习中难免有讨论、交流、争辩、尝试,学生说话的情况多,秩序也就显得混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全局,对于秩序较乱的小组,可以参与进去,弄清楚他们交流的问题,制止不必要的对话;同时发挥各小组长的监督作用,使秩序热烈而不混乱。

3.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间会因合作不好而发生不快。如有的学生自以为是,不愿听从别人意见,或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接纳而拒绝与他人合作;有的学生因为讨论意见不统一而当“单干户”;有的因为自己的伙伴不和自己一组而缺乏干劲;甚至有的学生不让别人用自己的学具……这些问题特别在小组合作刚刚开始推行时出现较多。如前所述,独生子女大多缺乏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和尊重他人的习惯,出现这些问题是不奇怪的;但是,如果放任这些问题存在,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进行。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田”的方式,先组织一两个小组,把他们的成果与“单干户”作一比较,体现出“互助组”的优势;然后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好处,从而积极地参与进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合作学习的正确方法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就能够取得明显而可喜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猜你喜欢
分工课程学生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