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作文教学

2009-07-09 20:08王亚鹏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章作文

王亚鹏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新课程写作教学的新要求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丛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那么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品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信心。但是生活当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写出让自己令别人满意的作品。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我发现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十分头疼,甚至害怕上作文课。一些学生说:“无话可写”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

积累素材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死苦相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由于肚子当中没有装下东西,就是没有所谓的写作素材。我引导学生这样找素材:

1.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人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翠鸟》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亮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生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人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如教《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里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做好课外阅读,吸收素材

语文教学中我们都一直重视阅读这条主线对写作的促进作用。阅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让学生做到每天一读,从不间断,让学生阅读同步作文、名人名篇,报刊、杂志等,读童话故事、诗歌、寓言、小说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词句、片段、格言警句等及时收集到素材本中,作文时随时借鉴和运用。“读书破万卷,下不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即有了素材。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作者笔下同一事物是千差万别,绚丽多彩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要取之精华的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会使文章增色生辉。“书山”、“学海”写作素材,学之以恒,取之不竭。

勤于练笔

人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讲了练习的重要性。作文也是一样,要经常练笔。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当中,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源泉。学生在实践中有了体验,自会写出让人惊喜万分的文章来。这也验证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我指导学生作文十分注意让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想。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土壤中吸收丰富的写作资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

我们所生活的家庭、社会、学校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的实践,我采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形式及时感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人和事。比如,一次难忘的班委竞选,别开生面的插花比赛,“红领巾”跳蚤市场上第一次当小贩。星期天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少年宫学习,教师节为敬爱的老师献一份礼物等,还有让学生尝试记录大事要事,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比如,今年发生的令中国人民震惊的“5.12”四川大地震,还有当下国际上发生的“金融海啸”等等一些事情。生活当中的事,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我都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下来。让他们感悟人物的心灵、讴歌人物的真、善、美。这样,一天记录一件事,一年就是几百件事,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也就丰富起来。写起作文来也就水道渠成,信手拈来。

做好作文修改,提升写作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的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规定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学习要求,由此可见要把文章写好,自己动手修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一篇好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我在教学中常用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等几种方式让学生做好作文修改,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时有了平时积累的大量素材加上勤于练笔、不断修改的诚恳态度。我想学生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将越飞越高……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章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