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 会学 乐学

2009-07-09 20:08高东民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爱学会学乐学

高东民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作了初步的探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乐学。笔者也希望通过以上的初步探讨能对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兴趣方法效果爱学会学乐学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学方法也是由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组成的。因此教学效果的高低与好坏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来决定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和规律。但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教师的教法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指导,造成教学过程单方面的“教”,而学生的“学”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和重视,形成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厌学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处理好“主体”和“主导”、“教法”和“学法”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谈几点看法。

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爱学”

“爱学”是一个人做事的前提,不解决学生“爱学”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行为将会成为无本之源。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

由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辛苦。如何让教和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呢?我想问题的关键还是应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人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当然兴趣不是简单直接产生的,当学生对学习有信心、有实力学习好、并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兴趣了。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强化记忆,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

为此,我们要研究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热爱学习?要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的学习动机,研究采用什么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兴趣的培养,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情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学习营造宽松的环境,排除心理障碍,张扬个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乐趣,当作生活的需要,改过去老师家长“要我学”为学生“我要学”。

从方法入手,让学生“会学”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是关键。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会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是“授之以渔”。《学记》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善学和不善学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有无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学习得法而事半功倍,才能从厌学转向愿学,从苦学转向乐学,从拙学转向善学,从被动转向主动,才能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能力。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古人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面对现代社会、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现在的学习如果还只讲“勤”、“苦”二字的话,无疑是现代社会精神领域的刀耕火种时代。为此,我认为应将这句话更正为:“书山有路捷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也就是说学习上有捷径可走,即要讲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人手,从教给学生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做起。因此“会学”也就成了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实就是一些“小窍门”、小规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适应指导和学习策略指导,如识记性学习、思维学习,操作性学习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转化的方法,注意多向思维的培养等等。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技巧,高效的学习效果。

从效果入手,使学生“乐学”

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习越顺利,成绩越好,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就大。因此,我们必须从一节课,一个问题开始,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加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乐学是学习过程的最高层次。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长久,爱学习,会学习,想学习,从而快乐地学习。我认为应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途径和方式方法人手,来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习的更轻松、更愉快。激励教学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激励。激励的神秘成分是“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成功,有成功才会产生“成功感”、“成就感”,只有“成功感”、“成就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尊”和“自信”这两种品质,“自尊”和“自信”可以使学生产生最积极的学习心态。因此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为此,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地运用激励理论,适时地运用表扬、奖励等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感”、“成就感”,从而快乐的学习。

总之,爱学是参与学习的前提,会学是积极学习的关键,乐学是学习结果的表现。只有我们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循认知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就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形成“爱学—会学—乐学—更爱学”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蒋宗尧编著,《学法指导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

[3]蒋宗尧编著《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2.

猜你喜欢
爱学会学乐学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解决留守儿童从厌学到爱学的操作方法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小学英语学生的“爱学”和老师的“乐教”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