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2009-07-09 20:08呼婷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委派内部监督会计信息

呼婷婷

[摘要]会计信息是国家、投资人、债权人和相关方经济决策的依据,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本文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力度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企业内部管理等相关方经济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是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外部信息的需求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却使这一目的难以充分得到满足。所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失真的根源,找出解决办法,使这一现象得到缓解或者彻底根除,从而使会计信息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个别会计人员挪用公款,贪污公款,而是以法人为主体的集体行为为主。单位负责人胁迫或诱使会计人员做假帐、假表,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有的甚至串通注册会计师做假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虚假、呆帐坏帐多、库存材料,帐实不符、对外投资,计盈不计亏、隐瞒收入,虚增成本,逃避税收、成本费用任意挂帐、在成本中任意调节利润等。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如会计法规不健全、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低下、惩罚过轻、打击不力、客观环境所迫、控制不全、监督不力等。其主要原因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或领导者)利益所致

(1)融资动机。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需要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考虑收益并确定贷款是否安全,而事实上,真正需要资金的恰恰是那些偿债能力弱、无还款保证的企业。因此,银行借款大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为了获得银行支持,再者,企业为了发行股票、取得配股资格、保持较好的股票交易价格、募集更多资金而虚报业绩、虚增利润。一些企业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形象,人为粉饰会计报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取得配股资格,掀起“圈钱”运动,筹集更多的资金,不惜虚构利润,宁愿多上交所得税来圈广大股民的钱。

(2)纳税动机。所得税费用是以应税所得(会计利润+调整项目)为计税依据来计算的,为了减少所得税费用,众多企业采取了隐瞒收入、虚列费用、该调整的项目不调整等手段降低应税所得,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责任动机。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完成任务或体现业绩,在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获利、无法实现目标的情况下,求助于会计。会计则以与关联方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虚构收入;或单向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惜假收入、真纳税;或少转、不转有关的成本、费用,故意混淆不同成本项目、费用之间的分类等手段虚构利润,以完成或解除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安全动机、确保职位动机、政治动机等。

2.监督部门监督不力,没能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的职能

(1)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表现为: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但只是摆设,从不执行;财务部门内部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监督不力;无评价、无奖惩,不能激发积极性。

(2)外部审计监督部门(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带有一定的盈利性质,为了自身利益不能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考试,广大考生对会计理论的把握比较充分,但对理论在实际工作的灵活应用的把握能力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国家审计部门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审计监督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状况。

内部监督工作不力,中介监督机构的审计监督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家审计监督部门又无暇顾及,审计监督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审计监督职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单位的领导人不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甚至强迫会计人员作假账的气焰。所以说审计监督不力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金钱观、物质观发生了极大变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断蔓延,在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没有的情况下,其心理防线极其脆弱,必然会导致高高挂起的熟视无睹、你情我愿的被动参与、利令智昏的积极谋划。其结果是丧失原则,丧失诚信,丧失了会计的立身之本。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只有以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方能走出目前的困境,重获社会公众的信任。因此,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1.改革会计工作制度,建立惩处机制

(1)改革会计凭证审核程序。改革会计凭证审核一贯采取的“领导先批示,会计后审核”的程序为“会计先审核,领导再批示”的程序,对重大事项要实行会计小组联签审批制度。这样,在会计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前,由会计人员首先依法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确认,实行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违法行为的牵制。

(2)推行会计委派制,并进行配套制度的改革。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凭借其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向企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这种制度能使会计人员独立于被监督者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发挥监督职能。当前,要使会计委派制能顺利地得以实施,还应对它的配套制度进行改革,如委派会计职务任免制度,委派会计考核轮流制度,委派会计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奖惩制度,委派会计保障制度等等。

(3)加大对会计违法的执法力度。当前应依法狠抓对会计违法的检查处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各级法院、检察部门应设置会计法庭、会计检察科,在会计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专门从事会计司法,加强对会计信息违纪违规问题的深入查处。同时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对一些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事件,要严肃处理,为会计人员创造敢于秉公执法的良好工作环境。

2.加大外部监督力度、改革内部监督模式,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

(1)加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2)改革内部监督模式,强化内部监督功能。在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之下,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名存实亡”。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置于单位负责人控制范围之外,即亦可采用委派制,赋予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代表国家或产权主体的利益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督收到实质性的成效。

3.提高会计人员政治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及自律能力

(1)大力培训会计人员,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目前,我国会计职业素质普遍偏低,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状态,要彻底解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问题,就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他们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只有会计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有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业务技术基础。

(2)提高会计人员自律能力。自律即是会计人员用自己的道德观念自我约束自己、自我控制自己的不良欲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财、权、色的诱惑下,坚持准则,对原则戒歪曲、对领导戒迁就、对亲朋戒徇私、对威胁戒怯懦、对私利戒谋求。会计信息失真归根到底是会计人员失职,重塑会计诚信归根到底是重塑会计人员诚信,因此,会计人员应洁身自律,取之有道。

猜你喜欢
委派内部监督会计信息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对县级局内部监管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案管中心与检察院内设相关部门衔接机制论要:以强化内部监督为视角
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