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编在社区的实际应用

2009-07-09 20:08李先华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编导舞者舞蹈

李先华

[摘要]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是用身体动律、韵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的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而舞蹈创编更是一项按美的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的工作,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本人结合自身实习情况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舞蹈创编社区企业应用选择动作选择音乐

舞蹈是形体艺术,是用注入感情的有规律的身体动作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的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一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文化艺术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和越来越高的欣赏能力,而且非常愿意亲自参与到文化艺术生活中来。经过多年的实践,社区文化艺术已经成为人们乐在其中的主要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其文娱活动的展开也呈日趋活跃之势。

舞蹈和我们的社区文化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社区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广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需求。而舞蹈是大众最喜欢的最能接受的一种方式。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通过与社区大众的接触,我发现在众多种类的舞蹈中,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民间舞与国际舞。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心灵深处的情感可以引起全人类的共鸣。现代都市生活繁忙而高速,人们往往会在这种生活中迷失自我,日复一日的高速工作,容易使人脾气暴操、性格怪异,变得难以与人沟通。

社区舞蹈编导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创编舞蹈课,则有别于学习或模仿现成的优秀舞品,更能体现出它的创新与合作精神。体验到舞蹈带来的各种情感变化,无论表现的是喜、是怒、是哀、还是乐,直接增进了我们的艺术文化涵养,扩大了艺术视野。这种高质量的享受,丰富了我们的内在情感,提高了我们的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善于自我表现,自我协调发展,平衡了我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高难度技术技巧方面的压力,在实践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并从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在编创舞蹈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过程中,极致地发掘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身心将获得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通过在社区的舞蹈创编排练实践中我总结到如下几点:

1、掌握扎实的舞蹈编导理论。舞蹈创编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它比生活更美、更集中,也更具有强烈的社会感染力。要培养舞蹈创编能力,应指导掌握创编舞蹈的方法。既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守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所接受。要指导学者根据舞蹈创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创编活动。大胆想象创编舞蹈动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舞蹈创编有个过程,“欲速则不达”,应循序渐进。实践也证明,只有教学者学懂、学会,才能让学者会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同样,初学创编时,可以从仿编开始,然后集体创编、独立创编,最后即兴创编。这就要求学者必须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明日教育中,积极运用自己的爱探索心灵世界,探索舞蹈蕴含的丰富内涵,探索教育的科学和艺术,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分享舞蹈的魅力,体验生命的精彩,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2、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对社区舞蹈编排理论进行实践性调整。社区编导主要是为群众娱乐服务,决定了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而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大多群众都是没有经历过正规的舞蹈训练的“舞盲”,对他们的舞蹈动作编排一定不能太专业,不然会让他们产生跳舞太难从而退却的感觉,因此提高群众舞者的舞蹈兴趣极为重要。启发式舞蹈编导有助于提高群众舞蹈的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者打开想象思维,较快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和动作要领,动作能够较规范地体现出来。同时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才会在学习中自觉地丰富舞蹈的动作,表现力也会得到加强。精心设计意象启发学者,枯燥的基本训练就会变得有趣。比如在舞蹈课上,编导想安排一个双手打开到肩后然后合抱回来的动作,简单的描述此动作是不能让社区舞者感受到动作的内涵的,可以通过一些启发言语对舞者进行启发,如“双手提至胸前,翻腕,然后把双手打开的动作想象成为推开窗户的动作,就这样还不够,因为要让舞者加上表情所以还要启发舞者去想象推开窗户后看到了一片油菜花田,去感受那种美丽景色和花香逼人的美好感受等,接下来双手合抱的动作就要求让学员心理默念‘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我吧”,这样的启发就能使得动作具有的生命力,使简单的动作也富于了艺术感。

3、启发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要靠想象,那如何去练习社区舞蹈演员的想象力呢?首先,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引发对舞蹈的喜爱之情,让学员去说出联想到的意境,感受到美的享受,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还可采用先欣赏后学习的方法。优秀的舞蹈作品会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也扩大知识面,学习表演和创作的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4、在设计舞蹈动作是要考虑到动作的难易程度,太难太别扭的动作再有艺术价值也不能选用,而对于群众舞蹈最有价值的动作就是那种简单好看又流畅的动作,让学员学起来不吃力,让学员越学越想学,随后就会产生如何组织简单动作问题,简单动作太多就会感觉舞蹈没有新意,但如果能加上合理的舞蹈结构分组、空间的层次变化、独舞与群舞的穿插、动作朝向的转变等就会使简单的动作也表现出不简单的感觉。

5、对于群众舞蹈的音乐选择要注意选择群众都熟悉的,

节奏型简单明了的音乐,太繁杂的音乐演员可能听不到音乐的节奏,单靠舞者内在的节奏感是不可能的,舞蹈动作内在节奏感要学过多年舞蹈才能慢慢的建立,也是身体动作与舞者对动作内在体验加上感情和呼吸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现,这些技能都需要时间的磨练,因此对于初级的舞蹈演员最好寻找一些直接能从音乐中找到节奏的音乐,一些声乐作品也是可以的,最好能让学员在练习时边唱边跳,不要一味的追求音乐的复杂性,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些社区编导用一些大型的电影音乐作舞蹈伴奏音乐,随后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就是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拍点练习,这些练习可以这样做,先找一个简单的大鼓的音乐,让学员想象自己的身前有一个大鼓,手臂从上往下捶,捶到最底点时要刚刚跟鼓点合上,好像是自己的手臂敲击大鼓所产生的声音。这样的练习要常常练习,所以学员找到一个节奏点的动作才能在跳得统一和准确,这个问题不解决群众舞蹈想跳整齐是很难的。

6、从初学者到能够进行舞蹈创编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为了让创编活动进行得顺利,教学中应引导学者尝试进行由短到长的舞蹈片段的创作。将所学的零散的动作进行合乎逻辑的组合。如:学习傣族舞孔雀喝水几种基本动作之后,我将全部学员分为几组,让他们将这些动作进行组合,并说出理由。结果是有的组按照孔雀直接尽情喝水来排列动作,有的按孔雀奔跑时跌跌绊绊来喝水排列动作,有的想象孔雀先在水中照镜子欣赏自己的美丽,之后以优美的姿态来喝水的情景来编排,等等。这样,在进行组合的同时,很好地运用不同的舞蹈结构形式,开始了最初的舞蹈创编。接下来就是动作组合的创编,主要是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合适的音乐或根据音乐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教学中舞蹈创编的体现主要在利用舞蹈的基本动作,根据音乐创编出相适应的舞蹈动作和队形。创编环节的设计,充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凸显舞蹈学习的特点。

舞蹈创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要真正掌握它,还必须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和长期不断的练习和摸索。然后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调整。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启迪学生的创编智慧,培养学生初步的创编能力,让舞蹈课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服务于广大社区的基础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孙天路著.《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2]吴晓邦著.《新舞蹈艺术概论》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时问:1950-05-00.

猜你喜欢
编导舞者舞蹈
舞者
舞者
舞者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我和舞蹈
美丽舞者再翩跹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