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

2009-07-09 20:08丁黄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职称导师

叶 慧 丁黄望

[摘要]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培养研究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支具有远见卓识和创新型导师队伍。本文主要根据2004-2008年教育统计资料,就导师的数量、年龄结构、职称及学历,分析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几点建设创新性导师队伍的建议,为进加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创新型导师队伍研究生教育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研究生导师的知识创新是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创新型导师队伍可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培养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凸现,导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高等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必将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改革发展中十分关键、十分紧迫的任务。本研究主要根据温州医学院2004~2008年教育统计资料,就导师的数量、年龄结构、职称及学历,分析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进一步规范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分析

1.导师规模及师生比分析

近年来,温州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生导师人数从2000年的66人增加到2008年的591人,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也由2000年的27人增加到2008年的630人。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由表1显示,从2004年到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平均每年递增30.8%,而研究生指导教师数平均每年递增仅为22.4%,研究生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导师增长速度。

由表1也可以得出,2008年我校研究生导师人均硕士生招生数1.06人,人均带教学生数3.13人。从数量上讲,导师队伍基本能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有42名也是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导师们还肩负着繁重的本科生教学和临床医疗任务。所以,我校的导师数量仍显不足,同时需看到,由于导师业务能力的差异,研究生相对集中于优秀导师名下的趋势日趋明显,造成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每个学生进行亲自指导,从而降低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研究生规模扩大与导师队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年龄结构分析

研究生导师的年龄结构是衡量导师队伍梯队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导师队伍教学、科研的活力和潜力。理想的导师年龄结构应该是老中青比例均衡,有资料显示,世界一流大学教授与副教授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2岁和42岁左右,正处于科研创造能力的高峰期年龄。

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的研究生导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45岁以下为41.30%,45岁以上所占比例为58.70%,其中超过60岁的仅占7.61%,导师平均年龄43.9岁。这说明近年来我校对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卓有成效,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已得到较大的改善。从年龄结构来看,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构成是以老中青三代导师相结合,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导师正在成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体,目前已解决了断层问题。

3.学位结构

高学历的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它能够反映导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即基础训练水平以及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今后我校导师遴选工作必须坚持的重点。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适应学术水平的迅速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等角度来看,硕士导师队伍应以研究生学位为起点,具有博士学位为主体的建设为方向。从图2可以看出,我校导师的整体学历结构还不容乐观,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仅占28.43%,硕士学位占31.30%,学士学位的占35.19%,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的导师只有本科以下学历占了4.74%。可见,我校导师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从学位结构来看,导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于本校,“近亲繁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4.职称结构

导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是导师队伍学术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反映,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我国一般都要求研究生导师应具有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以上的职称,同时一个学科专业导师队伍中教授应达到50%以上的比例才合适。从职称结构来看,我校硕士生导师以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为主,具有高级职称372人,占62.94%,副高级职称占37.06%。说明我校导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高校教授职称占导师中的大多数的情况而言,研究生导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导师比例还相对较低。

目前建设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凸显的几个问题

1.导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协调

目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导师队伍数量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研究生规模扩大与导师队伍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真正有资历带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增长情况远远赶不上学生增长速度,导师与研究生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导师队伍还存在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相当数量的硕士生导师尚无博士学历,眼界和思维较局限,一些导师基础不扎实、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知识的培养。导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于本校,“近亲繁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近亲繁殖”的结果只能是学术上固步自封、思路陈旧,生产出诸多学术“畸形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及学术的发展,阻碍了导师队伍创新,影响到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导师队伍遴选机制不完善

导师遴选标准单一,遴选计划缺失。现有的导师遴选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异,造成学科之间导师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导师遴选计划的制定应该与学校整体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但目前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别学科导师数量“供过于求”,而有些学科却“供不应求”。

3.缺乏完善的导师创新激励机制,不能有力地激发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我国高校在导师管理中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强调采用行政方法控制的“硬”管理,而对如何激励导师的内在动机的“软”管理则重视不够。而且激励机制的重点体现在报酬上,即偏重物质激励。研究生导师是知识型人才,具有自主性、创造性、高流动性、成就性、挑战性强、不崇尚权威等特征,有强烈的个人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而在高校导师管理中往往被忽略。激励机制不完善,严重抑制了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阻碍了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改善导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导师数量及年龄结构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培养、遴选、退休,导师队伍建设也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导师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应纳入整个机构人才培养规划,遴选工是最直接的因素,必须细致、深入、及时,优先发展合格的中青年高级专门人才。年龄不是决定退出导师队伍唯一条件,但在综合机构及学科导师梯队建设时,有必要认真考虑。

2.建立严格而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

严格遴选标准,控制遴选质量,改革和优化导师的遴选机制,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优化导师队伍。在制定导师选聘条件时,应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师德、学识、能力、实绩并重;注意显能与潜能、硬件与软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学历、年龄、职称等方面提出硬性要求,从而保证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导师个人的全面素质,优化导师队伍结构。遴选与考核相结合,形成研究生指导导师动态管理新机制。

引进与利用相结合,壮大导师队伍。“借鸡下蛋”,壮大导师队伍。从国内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领域中特聘一批著名专家、教授、学者甚至企业家担任大学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缺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导师的进取心,优化导师队伍

要充分调动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奖励与实际贡献挂钩,合理设置导师岗位津贴和各类科研成果奖励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奖励措施,如薪酬激励、淘汰激励、声誉激励、自我激励等措施,营造宽松安逸、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学术环境。为导师提供到国内外进修和参加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导师的创新水平。

4.设立导师创新基金和新研究领域风险基金,逐步注重提升导师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校设立导师创新基金和新研究领域风险基金,用于资助交叉、新型等重点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扶助导师的实验设备建设,资助青年导师的学术研究,奖励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取得创新成果的优秀导师。设立创新基金和鼓励跨学科的研究能够激发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从而能够促使导师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四川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设立导师创新基金。学校在国家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后,设立此基金,每年筹集500万元由校长直接掌控,用于补助学校交叉、新型等重点发展和扶助学科导师的实验设施,资助青年导师的学术研究,奖励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创新成果的优秀导师”。

5.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带动导师队伍整体的创新性发展

高校应以导师队伍为依托,不断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创新团队是指在共同的科技研发目标下,由团队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组成,通过分工合作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科技研究团体,其大部分为研究生导师。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团队效应,有利于带动导师队伍整体的创新性发展,更有助于实现高校科研创新、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教育部2004年启动了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鼓励高校建设优秀的创新团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在2007年,共有来自全国50个高校的63个团队获得资助。

通讯作者*:丁苗望(瑞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职称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爱情导师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