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陕西的实践探索

2009-07-09 20:08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价值体系陕西

王 颖

[摘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形态的转化,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陕西是文化大省、科研大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充分发挥两大优势,一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一方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创造先进文化;最后,要弘扬延安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陕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六大以来我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命题,是新时期我党在客观分析不断变幻的国际国内局势,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形势,具有极强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李长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工程,就把握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因此,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实践建设都应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尤其是要重视实践层面的研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形态的转化进行理论支持,促使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陕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势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被称为“中国的西部、西部的东部”,是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理优势。省会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和承担了多种功能。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和科教大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1.文化优势。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陕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秦中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达1100多年,尤其是周、秦、汉、隋、唐五个朝代,陕西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1935——1948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陕西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历时13个春秋,革命圣地延安至今仍保存着一批革命旧址。作为特别时期所培育的延安精神也已成为我国现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实力雄厚的人文资源外,陕西的自然资源也别具风格,华山、壶口瀑布、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等显示了独特的地域魅力。此外,古朴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也是陕西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教优势。陕西省目前有高等院校76所,2007年在校学生77.65万人,在学研究生(含科研机构)7.06万人,高校数量与在校学生均居全国前列,民办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目前,我省拥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近3万人(含高校、省、市社会科学院、党校、党政机关研究室四支队伍),庞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为推进全省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深化改革,理论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数量众多的高校已成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是我省社科人才的潜在资源。

发挥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陕西的实践

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全面而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也是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要求。要充分利用我省的科教优势,发挥各研究机构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特长,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实践的一些基本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研究。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新的命题,还有许多问题是我们不熟悉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入研究和揭示其内涵外延、理论结构、本质规定、实践要求以及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等,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理解,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要深入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途径的研究,要紧密结合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实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都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主导型的社会价值观,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我省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多样性、独立性、差异性特点;深入研究由于文化程度、年龄、职业的不同所造成的价值取向、理想目标的差异;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多元文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与变化;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认同程度。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活动、思想观念的特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的有效途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效率。

2.发掘文化优势,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到我省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宣传,让先进的思想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就是一个道德教化的过程,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陕西无论是历史文明、历史文化还是现代文明,先进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上。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深入挖掘和整理我们传统文化中具有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作用的思想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古为今用。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省会西安被称为“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公认的千年古都,汉唐盛世时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形成,都离不了西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地利用和开发陕西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活中,丰富现代陕西文化内涵。

现代文明是历史文明的传承,先进文化就是历史文化的扬弃与发展,陕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前提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地融入到各种文化形式中,其实质就是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陕西不仅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代表,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重镇。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先后承担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历史命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等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90年代文坛“陕军东进”的现象曾在全国引起轰动,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创作的一批颇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们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文艺演出而言,省、市都有京剧团、歌舞剧团、话剧团,尤其是秦腔剧团多。由我省演出的话剧《郭双印连他的乡党》2007年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08年又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荣获秦腔节多项大奖。贾平凹小说《秦腔》获茅盾文学奖。其他影视作品,图书出版也涌现出了不少精品,旗帜鲜明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陕西之所以独具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有厚重的历史积淀,优秀的革命传统,也有领先发展的时尚元素,他具有融开放与包容,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为一体的特征。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是当代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如何巧妙的利用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的心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是传媒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战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众传媒的引导与教化作用十分突出。陕西有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发达的现代新闻传媒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2005年以来,陕西电视台、西安,延安各地方电视台分别推出了《都市碎戏》、《狼人虎剧》、《黄土人家》等方言栏目剧,这些由地方电视台倾力打造的陕西特色方言系列短片,均由业余演员表演,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主要讨论公众关心的社会道德问题,捍卫诸如孝顺、乐于助人、节俭、勤劳等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抨击婚外恋、自私自利等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社会现象。这种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比起抽象的道德说教来更易于让人接受,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陕西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此外,陕西还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如陕北剪纸、说书、信天游,户县农民画等,这些大众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可以充实人的精神世界,而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则能净化人的心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到这些民俗文化中,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鉴赏水平,抵制腐朽、低俗的文化,知荣辱,明是非,使群众在娱乐中接受道德教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弘扬延安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伟大的时代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如裔昭印所说:“决定一个民族基本文化传统的是它在民族文化兴起定型的早期所遭遇的一系列事变……民族的命运也像个人的遭遇。在其传统或基本性格趋于定型的年代,所经历的事变与感受将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最久远的烙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革命时期所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江泽民将其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党的宝贵财富,陕西延安是其发源地与象征。新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进一步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要结合时代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和丰富延安精神的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培育,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把弘扬延安精神纳入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对弘扬延安精神的机构及其职责做出制度安排,为弘扬和培育延安精神提供组织保证。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就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我省有很多传统文化遗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们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据统计,截止2005年,我省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有137个。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陕西的实践,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自觉转化为人们的精神信仰和现实行为追求。要加强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的投入力度,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推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杰出人物纪念活动的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强化民族意识。如每年在黄帝陵(陕西黄陵县)举行的国家公祭活动,由炎黄儿女骨肉之情而升华的生死与共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人们自觉将个人融入国家民族之中,民族意识与凝聚力得以增强。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壶口瀑布都是中华民族宏阔精神气象的呈现。古城西安博大的胸怀能随时感受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精神气派与昂扬的精神活力。现如今,这些基地,传统文化遗址不只是作为旅游资源纳入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而是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象征,势必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度青年专项资助课题。

注释

[1]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求是》,2008年,第22期.

[2]以上数据来自陕西省人民政府网.

[3]高峰主编.《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现状与发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4]李长春.同上.

[5]参阅李建华主编.《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7]数据来源陕西党史网.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价值体系陕西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